時上擊鞠無度,上書諫曰:
臣竊觀房玄齡、杜如晦,隋季書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聖讀,未有裨補聖明。陛下嚐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
臣聞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殿;玄宗與兄弟歡飲,盡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後,可謂至孝。臣更望定省之餘,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比隆二帝矣。
臣又聞二帝耽玩經史,數引公卿講學,至於日昃。故當時天下翕然向風,以隆文治。今陛下遊心典籍,分解章句,臣願研究經理,深造而篤行之,二帝之治不難致矣。
臣又聞太宗射豕,唐儉諫之;玄宗臂鷹,韓休言之;二帝莫不樂從。今陛下以球馬為樂,愚臣思之,有不宜者三,故不避斧鉞言之。竊以君臣同戲,不免分爭,君得臣愧,彼負此喜,一不宜。躍馬揮杖,縱橫馳鶩,不顧上下之分,爭先取勝,失人臣禮,二不宜。輕萬乘之尊,圖一時之樂,萬一有銜勒之失,其如社稷、太後何?三不宜。儻陛下不以臣言為迂,少賜省覽,天下之福,群臣之願也。
書奏,帝嘉歎良久。未幾卒,贈太子太保,<三>詔有司給葬。
蕭樸,字延寧,國舅少父房之族。父勞古,以善屬文,為聖宗詩友。樸幼如老成人。及長,博學多智。
開泰初,補牌印郎君,為南院承旨,權知轉運事,尋改南麵林牙。帝問以政,樸具陳百姓疾苦,國用豐耗,帝悅曰:「吾得人矣!」擢左夷離畢。時蕭合卓為樞密使,樸知部署院事,以酒廢事,出為興國軍節度使,俄召為南麵林牙。太平三年,守太子太傅。明年,拜北府宰相,遷北院樞密使。<四>時太平日久,帝留心翰墨,始畫譜牒以別嫡庶,由是爭訟紛起。樸有吏才,能知人主意,敷奏稱旨,朝議多取決之。封蘭陵郡王,進王 ,加中書令。及大延琳叛,詔安撫東京,以便宜從事。
興宗即位,皇太後稱製,國事一委弟孝先。方仁德皇後以馮家奴所誣被害,樸屢言其冤,不報。每念至此,為之嘔血。重熙初,改王韓,拜東京留守。及遷太後於慶州,樸徙王楚,升南院樞密使。四年,王魏。薨,年五十,贈齊王。子鐸剌,國舅詳穩。
耶律八哥,字烏古鄰,五院部人。幼聰慧,書一覽輒成誦。
統和中,以世業為本部吏。未幾,升閘撒 ,尋轉樞密院侍禦。會宋將曹彬、米信侵燕,八哥以扈從有功,擢上京留守。
開泰四年,召為北院樞密副使。頃之,留守東京。七年,上命東平王蕭排押帥師伐高麗,八哥為都監,至開京,大掠而還。濟茶、陀二河,高麗追兵至。諸將皆欲使敵渡兩河擊之,獨八哥以為不可,曰:「敵若渡兩河,必殊死戰,乃危道也;不若擊於兩河之間。」排押從之,戰,敗績。
時上擊鞠無度,上書諫曰:
臣竊觀房玄齡、杜如晦,隋季書生,向不遇太宗,安能為一代名相?臣雖不才,陛下在東宮,幸列侍從,今又得侍聖讀,未有裨補聖明。陛下嚐問臣以貞觀、開元之事,臣請略陳之。
臣聞唐太宗侍太上皇宴罷,則挽輦至內殿;玄宗與兄弟歡飲,盡家人禮。陛下嗣祖考之祚,躬侍太後,可謂至孝。臣更望定省之餘,睦六親,加愛敬,則陛下親親之道,比隆二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