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十六(1 / 2)

六符與叁知政事杜防有隙,防以六符嚐受宋賂,白其事,出為長寧軍節度使,俄召為三司使。

道宗即位,將行大冊禮,北院樞密使蕭革曰:「行大禮備儀物,必擇廣地,莫若黃川。」六符曰:「不然。禮儀國之大體,帝王之樂不奏於野。今中京四方之極,朝覲各得其所,宜中京行之。」上從其議。尋以疾卒。

耶律 履,字海鄰,六院夷離 蒲古隻之後。風神爽秀,工於畫。

重熙間,累遷同知點檢司事。駙馬都尉蕭胡睹為夏人所執,奉詔索之,三返以歸,轉永興宮使、右祗候郎君班詳穩。 履將娶秦晉長公主孫,其母與公主婢有隙,謂 履曰:「能去婢,乃許爾婚。」 履以計殺之,婚成。事覺,有司以大辟論。 履善畫,寫聖宗真以獻,得減,坐長流邊戍。複以寫真,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使宋賀正,寫宋主容以歸。

清寧間,複使宋。宋主賜宴,瓶花隔麵,未得其真。陛辭,僅一視,及境,以像示餞者,駭其神妙。聞重元亂,不即勤王。賊平入賀,帝責讓之。宴酣,顧履曰:「重元事成,卿必得為上客!」 履大慚,鹹雍中,加太子太師,卒。

牛溫舒,範陽人。剛正,尚節義,有遠器。

鹹雍中,擢進士第,滯小官。大安初,累遷戶部使,轉給事中、知三司使事。國、民兼足,上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改三司使。壽隆中,拜叁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攝中京留守,部民詣闕請真拜,從之。召為三司使。

乾統初,複叁知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和解。溫舒與蕭得裏底使宋。<四>方大燕,優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遽起,以手藉土懷之。宋主問其故,溫舒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還,加中書令,卒。

杜防,涿州歸義縣人。開泰五年,擢進士甲科,累遷起居郎、知製誥,人以為有宰相器。太平中,遷政事舍人,拜樞密副使。

重熙九年,夏人侵宋。宋遣郭稹來告,請與夏和,上命防使夏解之。如約罷兵,各歸侵地,拜叁知政事。韓紹芳、劉六符忌之,防待以誠。十二年,紹芳等罷,愈見信任。十三年,拜南府宰相。<五>十五年,防生子,帝幸其第,賜名王門奴。<六>以進奏有誤,出為武定軍節度使。十七年,複召為南府宰相。<七>二十一年秋,祭仁德皇後,詔儒臣賦詩,防為冠,賜金帶。

道宗諒陰,為大行皇帝山陵使。清寧二年,上諭防曰:「朕以卿年老嗜酒,不欲煩以劇務。朝廷之事,總綱而已。」頃之,拜右丞相,加尚父,卒。上歎悼不已, 贈加等,官給葬具,贈中書令, 曰元肅。子公謂,終南府宰相。

蕭和尚,字洪寧,國舅大父房之後。忠直,多智略。

六符與叁知政事杜防有隙,防以六符嚐受宋賂,白其事,出為長寧軍節度使,俄召為三司使。

道宗即位,將行大冊禮,北院樞密使蕭革曰:「行大禮備儀物,必擇廣地,莫若黃川。」六符曰:「不然。禮儀國之大體,帝王之樂不奏於野。今中京四方之極,朝覲各得其所,宜中京行之。」上從其議。尋以疾卒。

耶律 履,字海鄰,六院夷離 蒲古隻之後。風神爽秀,工於畫。

重熙間,累遷同知點檢司事。駙馬都尉蕭胡睹為夏人所執,奉詔索之,三返以歸,轉永興宮使、右祗候郎君班詳穩。 履將娶秦晉長公主孫,其母與公主婢有隙,謂 履曰:「能去婢,乃許爾婚。」 履以計殺之,婚成。事覺,有司以大辟論。 履善畫,寫聖宗真以獻,得減,坐長流邊戍。複以寫真,召拜同知南院宣徽事。使宋賀正,寫宋主容以歸。

清寧間,複使宋。宋主賜宴,瓶花隔麵,未得其真。陛辭,僅一視,及境,以像示餞者,駭其神妙。聞重元亂,不即勤王。賊平入賀,帝責讓之。宴酣,顧履曰:「重元事成,卿必得為上客!」 履大慚,鹹雍中,加太子太師,卒。

牛溫舒,範陽人。剛正,尚節義,有遠器。

鹹雍中,擢進士第,滯小官。大安初,累遷戶部使,轉給事中、知三司使事。國、民兼足,上以為能,加戶部侍郎,改三司使。壽隆中,拜叁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攝中京留守,部民詣闕請真拜,從之。召為三司使。

乾統初,複叁知政事,知南院樞密使事。五年,夏為宋所攻,來請和解。溫舒與蕭得裏底使宋。<四>方大燕,優人為道士裝,索土泥藥爐。優曰:「土少不能和。」溫舒遽起,以手藉土懷之。宋主問其故,溫舒對曰:「臣奉天子威命來和,若不從,則當卷土收去。」宋人大驚,遂許夏和。還,加中書令,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