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三十一(1 / 1)

初,阿息保知國將亡,前後諫甚切。及死以非罪,人尤惜之。

蕭乙薛,字特免,國舅少父房之後。性謹願。壽隆間,累任劇官。

天慶初,知國舅詳穩事,遷殿前副點檢。金兵起,為行軍副都統。以戰失利,罷職。六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遷西京留守。明年,討劇賊董 兒,戰易水西,大破之。以功為北府宰相,加左仆射,兼東北路都統。十年,金兵陷上京,詔兼上京留守、東北路統軍使。為政寬猛得宜,民之窮困者,輒加振恤,眾鹹愛之。

保大二年,金兵大至,乙薛軍潰,左遷西南麵招討使。以部民流散,不赴。及天祚播遷,給侍從不闕,拜殿前都點檢。凡金兵所過,諸營敗卒複聚上京,遣乙薛為上京留守以安撫之。

明年,盧彥倫以城叛,乙薛被執數月,以居官無過,得釋。後為耶律大石所殺。

蕭胡篤,字合術隱。其先撒葛隻,太祖時願隸宮分,遂為太和宮分人。

曾祖敵魯,明醫。人有疾,觀其形色即知病所在。統和中,宰相韓德讓貴寵,敵魯希旨,言德讓宜賜國姓,籍橫帳,由是世預太醫選。子孫因之入官者眾。

胡篤為人便佞,與物無忤。清寧初,補近侍。大安元年,為彰湣宮太師。壽隆二年,轉永興宮太師。天慶初,累遷至殿前副點檢。五年,從天祚東征,為先鋒都統,臨事猶豫,凡隊伍皆以圍場名號之。進至剌離水,與金兵戰,敗,大軍亦卻。及討耶律章奴,以籍私奴為軍,遷知北院樞密使事,卒。

胡篤長於騎射,見天祚好遊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天祚悅而從之。國政隳廢,自此始雲。

論曰:甚矣,承平日久,上下狃於故常之可畏也!天慶之間,女直方熾,惟陶蘇斡明於料敵,善於忠諫;惜乎天祚痼蔽,不見信用。阿息保不死阿疏之難,乙薛甘忍盧彥倫之執,大節已失矣,他有所長,亦奚足取。胡篤以遊畋逢迎天祚而隳國政,可勝罪哉!

一∶ 發滑水以北兵按紀天慶四年七月作「發渾河北諸軍」。

二∶ 太祖時徙居西北部 祖,原誤「子」。依道光殿本據大典改。

初,阿息保知國將亡,前後諫甚切。及死以非罪,人尤惜之。

蕭乙薛,字特免,國舅少父房之後。性謹願。壽隆間,累任劇官。

天慶初,知國舅詳穩事,遷殿前副點檢。金兵起,為行軍副都統。以戰失利,罷職。六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遷西京留守。明年,討劇賊董 兒,戰易水西,大破之。以功為北府宰相,加左仆射,兼東北路都統。十年,金兵陷上京,詔兼上京留守、東北路統軍使。為政寬猛得宜,民之窮困者,輒加振恤,眾鹹愛之。

保大二年,金兵大至,乙薛軍潰,左遷西南麵招討使。以部民流散,不赴。及天祚播遷,給侍從不闕,拜殿前都點檢。凡金兵所過,諸營敗卒複聚上京,遣乙薛為上京留守以安撫之。

明年,盧彥倫以城叛,乙薛被執數月,以居官無過,得釋。後為耶律大石所殺。

蕭胡篤,字合術隱。其先撒葛隻,太祖時願隸宮分,遂為太和宮分人。

曾祖敵魯,明醫。人有疾,觀其形色即知病所在。統和中,宰相韓德讓貴寵,敵魯希旨,言德讓宜賜國姓,籍橫帳,由是世預太醫選。子孫因之入官者眾。

胡篤為人便佞,與物無忤。清寧初,補近侍。大安元年,為彰湣宮太師。壽隆二年,轉永興宮太師。天慶初,累遷至殿前副點檢。五年,從天祚東征,為先鋒都統,臨事猶豫,凡隊伍皆以圍場名號之。進至剌離水,與金兵戰,敗,大軍亦卻。及討耶律章奴,以籍私奴為軍,遷知北院樞密使事,卒。

胡篤長於騎射,見天祚好遊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天祚悅而從之。國政隳廢,自此始雲。

論曰:甚矣,承平日久,上下狃於故常之可畏也!天慶之間,女直方熾,惟陶蘇斡明於料敵,善於忠諫;惜乎天祚痼蔽,不見信用。阿息保不死阿疏之難,乙薛甘忍盧彥倫之執,大節已失矣,他有所長,亦奚足取。胡篤以遊畋逢迎天祚而隳國政,可勝罪哉!

一∶ 發滑水以北兵按紀天慶四年七月作「發渾河北諸軍」。

二∶ 太祖時徙居西北部 祖,原誤「子」。依道光殿本據大典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