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來,高校圍牆裏時不時有醜聞爆出,名教授剽竊,博導被自己的研究生炒了魷魚,院長嫖娼,舉世嘩然的“朱蘇力招博事件”等等,這一切不僅使大學形象受損,而且使大學生自邁入大學門檻的這一天起就不再把大學看作學術的聖地、精神的淨土,而是當作自己職業的養成所、鍍金所、培訓基地。在世俗功利壓倒了一切超越性精神追求的大趨勢之下,現在的學子進入大學首先是為了謀一份職業、一個飯碗,所以大凡是容易找到職業的專業一定火爆,有更多機會發財的專業那就要被擠破了大門,而沒有現實功利性的基礎學科隻遭遇了門庭冷落車馬稀,甚至無人問津,有些到了被迫關門的局麵。教授在大學任教,也鮮有人真為了追求學問。所以,剽竊、抄襲之風盛行,學術腐敗時有所聞,即便被曝光了,也是振振有辭,毫無愧疚,照樣做他的名流、學科帶頭人。
另據媒體披露,2004年浙江大學招收的研究生人數已超過了本科生,這也不是孤立的現像,有些學校半天時間通過十來個(甚至更多)博士論文答辯都不再是什麼稀罕事,像這樣流水線生產碩士、博士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值得打個問號的。這樣的大學教育又怎麼可能在價值層麵、精神層麵影響社會呢?又如何能確立起大學教育的權威?這一切與這些年來流行的所謂“教育產業化”口號有相當的關係,“教育產業化”在本質上是與大學精神相抵觸的。大學生年均消費超過城鎮人均收入,以及大學校園內的貧富現象,這些問題的凸現都令人深感憂慮,好在教育部已公開宣布不倡導“教育產業化”,如何重新找回流失的大學精神,使堂堂學府恢複學術的尊嚴,在鋪天蓋地的功利化追求之外,為莘莘學子提供一片精神淨土,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丘成桐呼喚大學生做學問的熱情在陳省身之後,丘成桐大概是最有成就的華人數學家了,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終身教授,二十多年前就獲得過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在國際數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他身居海外,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十分關注中國的基礎教育,關注中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的發展。更為難得的,他還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對中國學術界的不良風氣、名牌大學的惟利是圖傾向、基礎教育的弊端提出過直言不諱的批評。
不久前《文彙報》報道,丘成桐興衝衝地趕到杭州,和一批在高考中得高分的數學尖子會麵,結果卻大失所望:“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根本沒有清晰的概念,對定理不甚了了,隻是做習題的機器。”他一方麵感歎“這樣的教育體係,難以培養出什麼數學人才”,一方麵他也對國內大學生缺乏學術研究的熱情和鑽研精神深表遺憾。在他執教的哈佛大學數學係,本科生平均每年都有2到3篇學術論文發表在一流的學術期刊上,水平甚至可以超過中國一些名牌大學教授的論文水平,而近兩年來,“能夠進入哈佛數學係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幾乎沒有”。究其原因,主要不是中國的學生智商不夠、聰明不夠,也不是中國在數學方麵的缺少投入,缺少的是“做學問的熱情和對科研的大視野”,“太過追求短期出成果了”。這位深愛著自己祖國的國際數學大師為此向莘莘學子大聲疾呼,要有做學問的熱情。
近年以來,高校圍牆裏時不時有醜聞爆出,名教授剽竊,博導被自己的研究生炒了魷魚,院長嫖娼,舉世嘩然的“朱蘇力招博事件”等等,這一切不僅使大學形象受損,而且使大學生自邁入大學門檻的這一天起就不再把大學看作學術的聖地、精神的淨土,而是當作自己職業的養成所、鍍金所、培訓基地。在世俗功利壓倒了一切超越性精神追求的大趨勢之下,現在的學子進入大學首先是為了謀一份職業、一個飯碗,所以大凡是容易找到職業的專業一定火爆,有更多機會發財的專業那就要被擠破了大門,而沒有現實功利性的基礎學科隻遭遇了門庭冷落車馬稀,甚至無人問津,有些到了被迫關門的局麵。教授在大學任教,也鮮有人真為了追求學問。所以,剽竊、抄襲之風盛行,學術腐敗時有所聞,即便被曝光了,也是振振有辭,毫無愧疚,照樣做他的名流、學科帶頭人。
另據媒體披露,2004年浙江大學招收的研究生人數已超過了本科生,這也不是孤立的現像,有些學校半天時間通過十來個(甚至更多)博士論文答辯都不再是什麼稀罕事,像這樣流水線生產碩士、博士到底有多少含金量是值得打個問號的。這樣的大學教育又怎麼可能在價值層麵、精神層麵影響社會呢?又如何能確立起大學教育的權威?這一切與這些年來流行的所謂“教育產業化”口號有相當的關係,“教育產業化”在本質上是與大學精神相抵觸的。大學生年均消費超過城鎮人均收入,以及大學校園內的貧富現象,這些問題的凸現都令人深感憂慮,好在教育部已公開宣布不倡導“教育產業化”,如何重新找回流失的大學精神,使堂堂學府恢複學術的尊嚴,在鋪天蓋地的功利化追求之外,為莘莘學子提供一片精神淨土,這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
丘成桐呼喚大學生做學問的熱情在陳省身之後,丘成桐大概是最有成就的華人數學家了,他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終身教授,二十多年前就獲得過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在國際數學界享有很高的聲望。他身居海外,卻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十分關注中國的基礎教育,關注中國的科學事業,特別是數學的發展。更為難得的,他還是一個敢於說真話的人,對中國學術界的不良風氣、名牌大學的惟利是圖傾向、基礎教育的弊端提出過直言不諱的批評。
不久前《文彙報》報道,丘成桐興衝衝地趕到杭州,和一批在高考中得高分的數學尖子會麵,結果卻大失所望:“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根本沒有清晰的概念,對定理不甚了了,隻是做習題的機器。”他一方麵感歎“這樣的教育體係,難以培養出什麼數學人才”,一方麵他也對國內大學生缺乏學術研究的熱情和鑽研精神深表遺憾。在他執教的哈佛大學數學係,本科生平均每年都有2到3篇學術論文發表在一流的學術期刊上,水平甚至可以超過中國一些名牌大學教授的論文水平,而近兩年來,“能夠進入哈佛數學係讀本科的中國學生幾乎沒有”。究其原因,主要不是中國的學生智商不夠、聰明不夠,也不是中國在數學方麵的缺少投入,缺少的是“做學問的熱情和對科研的大視野”,“太過追求短期出成果了”。這位深愛著自己祖國的國際數學大師為此向莘莘學子大聲疾呼,要有做學問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