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榮希:吊著種西瓜,贏得好效益(1 / 2)

記者:為了孩子到這裏讀書,你就毅然到這裏創業?

鄭榮希:其實還有其他原因。我最早是在雲南勞改支隊那邊養蜂的,支隊長感慨地對我說:你們浙江人,心裏邊沒有父母,沒有子女,就想著錢,能掙錢家裏就什麼都不管。聽他這麼一說,我當時就捫心自問:我們一年四季都在外地跑,家裏的父母沒人關照,子女沒人管教,到底值不值?

記者:到了寧波怎麼不再養蜂,而是選擇了種地?

鄭榮希:一到寧波我兄弟就對我說,你不用養蜜蜂了,種地算了。我就問他,夫妻兩個能種多少地?他說大概能種八到十畝。我又問他,能掙多少?他說辛苦一點能賺兩到三萬,那個時候兩萬、三萬也蠻好的了。但我說賺兩三萬還不如養蜜蜂好,兄弟就建議我可以多種一點,我想想也有道理,下定決心把蜜蜂賣掉,開始承包土地。說幹就幹,我馬上就把協議簽了下來,那時候算上我一共五戶人家,共同承包了170畝地。講講省力,種起來難啊!剛起步的時候,我和徒弟們遇到不少困難,也曾想過打退堂鼓,但仔細想想如果真的不幹了,以後生活怎麼辦?我就跟徒弟們商量,不能半途而廢,再苦再累也得幹,否則以後回到老家村裏去還怎麼做人呢?他們都表示認同,下定決心要好好幹。全心投入之後大家越幹越有感覺,後來發現農作物的價錢也賣得越來越好,都開心地笑了。事實證明鄭榮希的決定是非常明智的,幾年下來,蔬果園的形勢十分喜人,科學、創新的種植方式不僅讓他嚐到了一個又一個甜頭,而且還為其他農戶開創了一條新的致富道路。

鄭榮希:現在我這個基地已經發展到一千多畝了,像莧菜、空心菜、木耳菜、香菜等基本上是一天三車,大多賣到寧波批發市場去,還有幾噸送往三江超市總部。

記者:每天總的供應量大概有多少?

鄭榮希:光蔬菜一天有15到18噸,西瓜一般一天有10噸,葡萄一天大概2000斤左右。鄭榮希是一個不斷要求進步的人,這些年來,為了自己所鍾情的農業,他始終堅持學習,充實自己的頭腦;四處求教,開拓自己的視野;積極創新,研發具有高質量、高效益的農作物新品種。

鄭榮希:通過這幾年的實踐,我發現種地也是要幹到老學到老的。還有一條就是要人不離地,地不離人。你要想做得成功就必須做到這幾點。鄭榮希還告訴我們,現在的他已經嚐到了做農業的甜頭,他希望能夠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朋友像他一樣,走出一條科學種養的致富之路。

鄭榮希:現在,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都有來向我請教西瓜的種植技術的,包括江蘇、廣東、江西的同行都有打電話來谘詢的,如果我有時間,而且對方碰到的問題又比較棘手的話,我會親自跑過去幫助他們,如果是一般的小問題,我就在電話裏告訴他們應該怎麼解決,我都會毫不保留。做農業這一行一定要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還有就是要勤快、能吃苦。希望更多的農民朋友能和我一樣,靠農業致富,靠勤勞致富。【點評】農業致富萬千條,科學種植最重要。西瓜吊著種,效益真不同。

記者:為了孩子到這裏讀書,你就毅然到這裏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