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貴章:那時候過去問他買苗,這家夥心也挺黑,說是這個品種是他那邊剛出來的,所以要賣40塊錢一根嫩梢,我拿來還要自己嫁接的,兩千根要8萬元。那時候當地種葡萄的人都說我神經病,花8萬塊錢買兩千個嫩芽回來,但今天看來,這8萬塊錢我覺得值,就是80萬也沒關係,因為種植葡萄的潛力還有許多,前景很樂觀。比如我現在的品種賣的這個價錢,市場空間還有很多,麵積再增加一點,價格還可以再往上提升一點。
記者:你現在一共種了多少畝?
汪貴章:32畝。
記者:每畝是2000斤左右?
汪貴章:對,大概3萬塊錢一畝。
記者:現在效益還穩定嗎?
汪貴章:效益基本上是穩定的,我大概可以按部就班地計算的,每年的成本投資多少,產出多少,利潤多少,我已經可以像工廠一樣地計算,因為技術這一塊基本上穩定啦,不會有太大的紕漏。
記者:這種葡萄的種植過程跟一般的品種在種植技術上有什麼差異呢?
汪貴章:這個品種跟常規的品種還是有區別的。目前在我們國家,總共有100多個葡萄品種,這個品種的種植麵積還不多,因為這個品種的坐果特別不好掌控。大家都知道,葡萄開花的時候會自然坐果,一般品種隻要溫度差不多都坐得住,而這個品種隻要稍微有一點溫度變化,坐果就挺難了,還有它的運輸儲藏都有一定的問題。另外還有個產量定位,這個品種有個特性,畝產量超過2500斤,味道就變了,往往有些農戶盲目追求產量,讓樹上掛滿3000斤,雖然隻相差500斤,但品質會相差特別多。反正它生長的每個環節,都有特別的要求,不能有疏忽。記者在汪貴章的合作社現場看到,雖已到葡萄下市的季節了,但他的合作社裏依然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工人們不停地將一串串葡萄剪下,裝入精心設計的包裝盒裏,汪貴章手中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記者的采訪一次次被繁忙的業務打斷。汪貴章告訴記者,在6、7月份葡萄銷售旺季,他一天就能賣出一千多箱葡萄,100元一箱的葡萄經常被人一搶而空。
記者:你似乎也是很晚才接觸農業的麼,可是現在看起來好像特別精通的樣子呢?
汪貴章:我覺得我好像對農業有一種特別的天分,我隻要一看,基本上就能看出個一二三四五來。平時也會學習,對這一塊吸收特別快。而且我始終認為搞農業也必須結合商業運作,比如人工的用量,複合肥、化肥、有機肥所投的比例,設施的投入,產量定位等全都必須用商業模式來運作。照我現在這樣的發展速度,我基本上已經確定了它的三年規劃,這可能是許多農民都不會去想的吧。
記者:你是怎麼規劃的呢?
汪貴章:現在一般搞農業的,對高密度種植的認識有一點落後了。葡萄是多年生的,他們的擴展都挺快的,但我經常告訴他們,我說你家裏麵積30平方米的時候有四個孩子,可以住,那是四個孩子小的時候,等到四個孩子都長大了,30平方還讓他們住著,那就成問題了,葡萄也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小苗的時候種下去125棵,到3齡、4齡的樹了,就好比人已經到20歲了一樣,還是125棵的話,那整個環節就亂了。應該是要逐年地刨掉,刨到第三年的時候,差不多每畝是35棵。汪貴章說,每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這兩個月對他來說像是過年一樣,會比平時輕鬆一些,真到了過年的時候,連大年初一都得在葡萄地裏,過年的新衣服都不用買了,因為根本就沒有時間穿。現在地裏的活雖然也請零工幫忙,但汪貴章依然喜歡親力親為,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一天到晚都撲在葡萄地裏。
記者:你現在這個葡萄賣16塊錢一斤,每年的產量大概有多少?
汪貴章:一萬箱左右吧。
記者:通過什麼渠道銷售呢?
汪貴章:我賣葡萄隻要做到兩點——手機不停機不關機,我的一萬箱葡萄就能賣出去。我從來不去找別人,隻要嚐過味道的就會知道品質是好的,就會再來買。我一般是7月10號開始采摘,6月底訂單就會陸陸續續進來了。所以說你隻要把品質做好了,把信譽做出去了,服務做到位了,銷售這一塊我覺得不用愁。如今的汪貴章雖然事業已小有成就,但並沒有停止前進和創新的步伐。在他看來,市場環境和市民的口味、喜好等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因而他也要不斷地思考和探索新的項目。
汪貴章:我曾經跟管農業的鎮長說過,我會做到三年變一變,因為一個企業要生存,需要不斷地冒出新的亮點,葡萄也有吃膩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個新的吸引眼球的東西。我覺得我現在隻能上不能下,如果精力、財力、人力都合適的話,再過3年到4年,我會種火龍果,我看好這一塊市場。【點評】果蔬,品質為本。與眾不同的品質,才有出奇製勝的致富。
汪貴章:那時候過去問他買苗,這家夥心也挺黑,說是這個品種是他那邊剛出來的,所以要賣40塊錢一根嫩梢,我拿來還要自己嫁接的,兩千根要8萬元。那時候當地種葡萄的人都說我神經病,花8萬塊錢買兩千個嫩芽回來,但今天看來,這8萬塊錢我覺得值,就是80萬也沒關係,因為種植葡萄的潛力還有許多,前景很樂觀。比如我現在的品種賣的這個價錢,市場空間還有很多,麵積再增加一點,價格還可以再往上提升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