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陸豐市龍山小學陳麗霞

當了六年的學生,我對粉筆早已司空見慣了。它長約8厘米,粗約1厘米;圓圓的柱形很勻稱;很硬,很脆;白色是見得最多,餘下的便是五彩紛呈。

在教室裏,為數眾多的粉筆,被我們隨意拿來或拋棄或戲耍或亂塗亂畫,一邊寫畫,一邊任它斷落在地上,然後“不小心”踩成一攤五彩粉末;水打翻了,用粉筆吸,甚至還“偷”回家,用白粉筆給球鞋“增白”……

粉筆教給我們許許多多,從一年級的“a、o、e”“English”“ABC”它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地在黑板上寫著行進著,大有犧牲一個、再來一批的精神。在一支支粉筆從長變短,從有到無的過程中,我們慢慢長大。可我們仍對它牢騷連天:一擦黑板,那粉筆灰讓人討厭,一抄板報手寫好酸、好疼,有時還弄得滿頭都是筆灰,臉上也有,不但使眼睛睜不開,而且同學們還戲謔到:“看,多像舞台上的小醜!”

然而有一天,我看見老師的那雙手時,忽然心潮起伏,因為那是一雙沾滿了粉筆灰,皮膚幹燥,失去了青春光澤的手。看到老師的手我想起有人寫過一句:“紛紛揚揚的粉筆屑染白了老師的頭發!”忽然覺得心裏酸溜溜的。

想想老師平日對粉筆的“吝嗇”樣,想想老師平日對我們心疼地說:“你們簡直是在吃粉筆呀!”我懂了,老師對粉筆有一種很深厚的感情。

粉筆送走了教師的青春年華,陪著老師教育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長大成人。老師唉聲歎氣時,粉筆依然陪伴在她身邊。它們是否有同樣的煩惱,同樣的心願?老師高興時,粉筆卻在靜悄悄地分享老師的喜悅,它們是否有老師那種不計個人得失而默默奉獻的精神?這些沒有生命的五顏六色的粉筆在我心目中,好像很有“人情味”了。因為,從粉筆和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理想和未來……

指導老師管龍印

評析

這篇散文頗有特色:一是借物抒情。“我對粉筆司空見慣”,“然而有一天,我看見老師那雙”“沾滿了粉筆灰”,“失去了青春光澤的手”時,“忽然覺得心裏酸溜溜的”。表達了小作者對老師那種由衷的、歉愧的真摯情感;二是借物言誌。“粉筆送走了老師的青春年華,陪著老師教育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長大成人”。“它們是否有老師那種不計較個人得失而默默奉獻的精神?”於是,“從粉筆和老師的身上,我看到了我的理想和未來……”小作者寫到這裏,已經是言已盡但卻意未了,不但留給同學們無窮的回味和想象的餘地,而且也表達了作者立誌要學習老師那種為了祖國和人民的興旺富強“不計較個人得失而默默奉獻的精神”,可謂誌向高遠;三是夾敘夾議且語言精練活潑。“隨意”、“拋棄”、“戲耍”、“牢騷”、“戲謔”、“討厭”、“亂塗亂畫”、“任它斷落”、“不小心”甚至“偷”,這些詞語的運用,使“我們這些不諳世事的孩子”的淘氣、幼稚和天真純樸的形象躍然紙上。

點評老師管龍印讀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