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還好嗎?(1 / 3)

那一年,懷著滿身的悲傷,帶上行囊,第一次離開了家鄉,來到廣東打暑假工,而那一年,我剛讀初二。也許你們會滿心疑問,為什麼剛上初二的我為什麼臉上總是懸掛著悲傷,也許當時的憂愁並不代表我個人本身應有的個性,但絕對是當時情況最有力的詮釋。

那一年,我們進廠裏打工,當時我並不明白為什麼小小年紀的我們也能夠進去工作,那時也根本不會清楚的了解勞動法,並不了解未滿16歲的員工都是屬於童工,單位裏錄用童工是違反了勞動法的法律法規,被查到是要嚴懲不怠。至於為什麼當時廠裏會冒這樣的風險呢!現在想想,也隻不過是因為童工比正式工要賦予的工資更便宜罷了!利用最小的投入而賺取更大的利益。

記得當時廠裏給臨時工提供吃住,住隻要我們付水電費就好,吃的話是3塊還是6塊錢一餐了,具體的餐費費用忘了,隻是知道,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就對了。我們每天8點鍾開始上班,12點鍾下班吃飯休息了一會兒,到一點半繼續上班,然後五點半下班,吃完飯後晚上7點又開始加班。每天都是重複著一模一樣的工作,猶如機器,永遠定格在某個標準的位置,每分每秒都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同樣的作息,從未改變。

剛開始一個星期的時候覺得好辛苦,屁股做得發麻,腰間和頸椎累得讓人覺得渾身疼痛。剛開始的時候,多少個日日夜夜在被窩裏偷偷的哭泣,第一次體驗到了工作的艱辛。原來每當過年的時候,家裏的大哥大姐或是叔叔阿姨們從廣東打工光鮮亮麗回來的背後是那麼的辛苦與辛酸,但他們並不覺得有什麼,因為這就是生活。那一刻開始,我從心底裏由衷的佩服他們是那麼的能吃苦耐勞,想到自己的父母也是長年累月的在外打工,賺錢提供給我們更好的生活,沒日沒夜加班加點才得到那麼點工資,還動不動就會被領導罵得狗血淋頭,想到這些我內心遲遲得不到平靜,禁不住感歎,生活真的很不容易。

好在那會兒有很多同齡人或是比我們更小的小夥伴在身旁,我們那條拉上的幾乎全是童工,除了我們幾個外地的之外,其他的都是本地的。我們都在感慨全身上下的疼痛,抱怨工作的艱辛,但除了埋怨抱怨之外,我們也開始慢慢建立了友誼,開始在工作中說笑,交換內心深處的秘密,在工作中體驗到了勞作中的愉快,雖然還是很累,但開心往往遮住了很多身體上疲憊。他們從來沒有體會過農村裏的生活,在他們的世界裏始終覺得,即使是農村,也會有高樓,也會有幼兒園,也會手機,寄出的信也會像他們那裏一樣會送上門。在他們的想象裏,農村的生活也像他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一樣的美好,也會像他們一樣生活在車水馬龍的環境,殊不知,農村裏車很少,馬也沒有,有的隻是一群群的大水牛。周末的時候一大群小孩一起趕牛到深山裏放牛,跟大人們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傍晚的時候都會看到一群群臉上滿是泥土的孩子把牛往山下趕。那種畫麵是他們不敢想象的畫麵,卻活生生的發生在我們身上,雖然我家裏從來沒有養過牛,但我喜歡跟同齡的朋友們一起去山上放牛趕牛找牛和牽牛,午餐就在山上煮飯吃,仿佛野炊般。那樣的生活至今仍舊讓我難忘,雖然很辛苦,但那終究是屬於我們的童趣,也是我們童年的味道。

那時打暑假工,我們作為臨時工都是按時計算費用的,每個小時可以得到多少錢,每天下班的時候都會計算幾天上了多少個小時,可以拿到多少錢,因為隻要想到是自己賺到的錢,即使再苦再累,都能會心一笑。每天早上一開始上班的時候,我總是在自己的位置上說道,美好的一天又重新開始了,又可以賺到更多的錢了。那些本地的夥伴們都會說,你每天都精神飽滿的,難道都不覺得累嗎?他們還在那裏談論,等得到工資後他們要拿去買什麼或是做什麼,也會詢問身邊的夥伴怎樣分配自己的勞動成果,而我也很榮幸的被列入到被詢問的列表裏。當他們問我回怎麼分配自己的工資時,我沉默了一下答道:我要賺錢給我弟弟治病,他現在生病需要花很多錢。當我說完後,大家都似懂非懂的說,加油,你很棒,你弟弟會好起來的。聽到他們左一句右一句的安慰,我那隱藏已久的眼淚最終還是偷偷的滑落,但慶幸的是,我並沒有讓他們看到我流淚的樣子。雖然我們都屬於童工,一樣是小學生或是初中生,一樣是出來打工,在眾多個一樣的共同點中總是存在著某個不一樣,那就是,我們出去打工是因為家裏缺錢,而他們出去打工純屬是為了體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