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決策與盲目投資

某建築衛生陶瓷廠是一家國有中型企業,由於種種原因,2010年停產近一年,虧損250萬元,瀕臨倒閉。2011年年初,鄭某出任廠長。麵對停水、停電、停工資的嚴重局麵,鄭某認真分析了廠情,果斷決策:治廠先從人事製度改革入手,把科室及分廠的管理人員減掉3br4,充實到生產第一線,形成一人多用、一專多能的治廠隊伍。鄭某還在全廠推行了“一廠多製”的經營方式:對生產主導產品的一、二分廠,采取“四統一”(統一計劃、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統一財務)的管理方法;對牆地磚分廠實行股份製改造;對特種耐火材料廠實行租賃承包。

改製後的企業像開足馬力的列車急速運行,卻逐漸顯示了規模跟不上市場的劣勢,從而嚴重束縛了企業的發展。麵對這樣的現實,有人主張貪大求洋,貸巨款上大項目;有人建議投資上千萬元再建一條大規模的輥道窯生產線,顯示一下新班子的政績。鄭某根據職工代表大會的建議,果斷決定將生產成本高、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差的86米明焰煤燒隧道窯扒掉,建成98米隔焰煤燒隧道,並對一分廠的兩條老窯進行了技術改造,結果花費不足200萬元,就使其生產能力擴大了一倍。目前該廠已形成年產80萬件衛生瓷、20萬平方米牆地磚、5000噸特種耐火材料三大係列200多個品種的生產能力。2011年,國內生產廠家紛紛上高等衛生瓷,廠內外也有不少人建議鄭某趕上“潮流”。對此鄭某沒有盲目決策,而是冷靜地分析了行情,經過認真調查論證,認為中低檔衛生瓷的國內市場潛力很大,一味上高等衛生瓷不符合國情。於是經過市場考察,該廠新上了20多個中低檔衛生瓷產品。這些產品一投入市場便成了緊俏貨。目前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份額已經超過60%。

與某建築衛生陶瓷廠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河南省另一家陶瓷公司。20世紀90年代初,該公司曾是全省建材行業三麵紅旗之一。然而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由於企業拍板盲目輕率,導致重大決策失誤,使這家原本紅紅火火的國有企業債台高築。

2007年,由國家計委、省計經委批準,投資1200萬元,為該公司建立大斷麵窯生產線。但該公司為趕市場潮流,不經論證就將其改建為輥道窯生產線,共投資1700萬元。由於該生產線建成時市場潮流已過,因此投產後公司一直虧損。在產銷無望的情況下,公司隻好重新投入1000多萬元再建大斷麵窯,這使公司元氣大傷,債台高築,僅銀行貸款就達3000多萬元。6年來該公司先後做出失誤的重大經營決策6項,使國有資產損失達數百萬元。企業不僅將以前積累的數百萬元自有資金流失得一幹二淨,而且成了一個“老大難”企業。某建築衛生陶瓷廠由衰變強和河南省的這家陶瓷公司由強變衰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對比。

思考題:

1.決策包括哪些基本活動過程?其中的關鍵步驟是什麼?

2.案例中兩家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原因是什麼?

計劃是管理的首要職能。它是在預見未來的基礎上對組織活動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作出籌劃和安排,以保證組織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計劃工作的內容包括對組織活動環境的分析與預測,組織活動方向、內容和方式的選擇或決策以及將決策落到實處的具體性計劃方案的編製等有機聯係的環節。

計劃工作的核心就是從各個可抉擇的方案之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案,一旦計劃確定之後就要根據計劃進行組織、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控製等項工作,所以說,計劃是最基本的一項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