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一聽,說:“哥哥,你別生氣,我倒有個主意。

刺蝟聽到這話,便問:“你有什麼主意呢?”

弟弟說:“我倆長得一模一樣,白兔肯定分不出來。明天賽跑時,你在終點等著,我在起點,白兔跑得再快,也是我們第一。”

刺蝟一聽,心中很高興。

第二天清晨,刺蝟弟弟與白兔站在起跑線上,母豬看著他倆,大聲喊:“預備,跑!”

母豬的口令一下,白兔就嗖地跑出去好遠,刺蝟弟弟卻在後邊,慢吞吞地走著。

白兔回頭看看刺蝟,心裏十分高興,哈哈,這下我可以得到好多桃子了。

白兔飛速跑到山崗,可他突然發現刺蝟早跑到了終點,他急了,快速跑過去,可已經晚了,刺蝟早已經摘下了終點的小紅旗。

刺蝟高興地拍著手:“我得了第一,我得了第一。”

白兔難過地低下了頭。

刺蝟樂嗬嗬地回來準備取桃子,可那三筐桃子早沒有了。原來,在他們賽跑的時候,母豬早把三大筐桃子搬回自己家裏了。

刺蝟和白兔難地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他們心裏都懂得了一個道理:這都是自私害了自己啊。

詢問孩子:這個故事和你的生活有關嗎?它聰明不聰明?你打算怎樣學習它呢?它這樣做對不對?你有這個不良習慣嗎?

[七天計劃]

周一:家長給孩子講故事,通過故事讓孩子明白,爭功勞是一個不良習慣,希望孩子盡快改正。讓孩子體會故事裏的內容,談自己的心得。表示決心如何改正。

周二:教給孩子一個判斷功勞應屬於誰的一般方法,即在某一事情的完成過程中誰起了主要或決定性的作用,做的即對又好,那功勞就是誰的。為了使孩子更明白,家長可以舉一個例子來形象以加以說明。比如:三匹馬拉車,駕轅的那匹馬功勞最大,為什麼是這樣呢?因為他不但同別的馬一起拉車,還要掌管著方向,而且還支撐著整輛車的重量幹活。

周一:全家做一件事情,比如整理收拾屋子,在完成以後,讓孩子進行判斷,看看功勞該屬於誰,家長對孩子的說法進行評價,對則及時表揚,錯了給他指出錯在那兒,為什麼。

周四:全家結合昨天的勞動作一個遊戲,故意設計一個爭功勞的情景,讓父親或母親扮演這個角色,遊戲結束後,全家進行討論,主要觀察一下孩子的發言情況,看他是否從思想上認識到爭功勞是一個不良的習慣。

周五:再給孩子重溫一下周一的故事,以加深印象。這次讓孩子談談最心得體會,要結合這幾天的活動談。

周六:父母找若幹個例子,比如最近的一些電視劇中的故事,給孩子一一列舉,讓他進行判斷,家長對他的判斷結果給予評價。寫一篇作文,重點談一下這周的收獲。

周日:全家舉行一次活動,如到公園或到郊外遊玩,讓孩子作為主要組織者,家長協助活動結束後,評出孩子是最有功勞的人,並再次強調,功勞不是爭來的,而是腳踏實地幹出來的。

(家長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按七天計劃思路添加、更改、重複有關內容)

[家長必知]

要盡快矯正搶功勞這個不良習慣,家長必須采取一些具體方法。

1.孩子搶功勞的原因很多,每一次的原因也許不同,所以家長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出於虛榮心,還是喜歡獎勵,要區別對待,做到既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又保護了他的上進心。

2.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告訴孩子功勞不是爭搶而來的,搶來的功勞是徒有虛名的,隻有踏踏實實地去做,做得比別人好,功勞自己會屬於你,鼓勵孩子不徒虛名而求實的精神。

3.家庭成員之間,要注意掌握是非標準,誰做得對好,功勞就該歸誰,誰做得不對,就應受到批評。如果為了讓孩子高興而把功勞都歸於他,不僅對孩子無益,還對他有害,會養成他是非不分,好逸惡勞,坐享其成的不良習慣。

弟弟一聽,說:“哥哥,你別生氣,我倒有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