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狐狸這麼一說,動物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葡萄不能吃了。
每天,動物們從葡萄架下經過,隻是看看,沒有一個人認為它還可以吃。每次走時,都會惋惜地說一句:“真可惜,長得多好看,卻不能吃。”
一大串一大串的紫葡萄越長越熟。
一個月過去了。葡萄架經曆了一次次風一次次雨。終於有一天,一場大風把葡萄架刮倒了,一串串葡萄傾斜在地上。
動物們從葡萄邊經過,都惋惜地說:“真可惜,葡萄架倒了,以後再也不能欣賞葡萄了。”
然而,誰也不知道,早就等待機會的狐狸趁著夜色把葡萄全部搬到自己家裏。望著這一大堆葡萄,狐狸美壞了,他吃了整整十大串,高興地又唱又跳:“哈哈,葡萄真甜、真好吃,哈哈,哈哈!”
可是,那些受了騙的動物們,仍然認為:葡萄是酸的,隻能看不能吃。
詢問孩子:這個故事和你的生活有關嗎?它聰明不聰明?你打算怎樣學習它呢?它這樣做對不對?你有這個不良習慣嗎?
[七天計劃]
周一,講故事,讓孩子懂得故事裏麵的誰是誰非。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告訴孩子知道怎樣看待小夥伴的行為表現。如,家長說:××小朋友經常幫助別人,××小朋友做事多想著大家,他們的表現怎麼樣?為什麼說他們是好孩子?幫助孩子分析、比較,逐漸提高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
周二:和孩子一起談論幼兒園的小朋友。如,媽媽問:“你喜歡王偉小朋友嗎?為什麼喜歡他?你發現他有哪些優點?在家長的指導下,當孩子自己能獨立地、初步地有了評價別人行為、評價自己的表現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正確認識。
周三,再次講述故事和朗讀詩歌,並且議論其內容,加深對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的理解。體會一下沒有主見的危害。
周四,提出問題:好朋友之間,一時出現小小的不愉快,看看孩子自己怎樣認識朋友的表現,怎樣處理兩人之間的友誼之情,是就此分手,還是握手言歡。讓孩子自己回答,並表示決心。
周五,遊戲。故事表演,內容:我最喜愛的人。媽媽還可以邀請孩子的夥伴來家裏玩遊戲,在扮演角色表演故事的活動中,體驗正確評價自己、正確評價別人時,感受愉快的情緒。
周六,請小朋友來家做客,大家一起玩玩具、看圖書,和朋友共同品嚐好食品,體驗朋友間交好相處的愉快。
周日,總結一周情況,看看哪些地方有了成績,讓孩子受到鼓舞。帶上禮品,為同班小朋友過生日,和朋友共同渡過一個愉快的星期天。有沒有主見,是培養孩子社會性能力的一項主要內容,是長期的任務,家長及教師都應當重視這種能力的培養。
(家長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按七天計劃思路添加、更改、重複有關內容)
[家長必知]
家長幫助孩子提高道德認識水平。具體教育方法是,依據孩子年齡特點,以現實生活為內容,用具體生動的事例,采用故事、兒歌唱歌等文藝作品,使孩子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並且讓他們明白為什麼。教孩子知道簡單的道德規範。知道以道德規範為標準,評價自己的行為、評價別人的行為正確與錯誤。提高孩子的道德認識水平,不能急於求成,要靠教育和引導,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孩子的道德行為產生動力。認識問題,判斷、評價能力提高了,沒主見會變得逐漸有了主見。
經狐狸這麼一說,動物們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葡萄不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