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媽媽,我都幹完了。”小狗熊指著玉米地和白菜地,高興地說。
“孩子,你長這麼大了,該記住了,幹活可不能這樣丟三落四的。要不,人們可該嘲笑我們是狗熊掰棒子,掰一個丟一個了。以後可要改了啊。”
小狗熊點點頭。
詢問孩子:你有這個不良習慣嗎?它這樣做對不對?
[七天計劃]
周一,孩子離家外出或去幼兒園之前,提醒孩子,並且要他自己準備並檢查攜帶的物品。比如,入園前提醒孩子,老師對小朋友有什麼要求,做那些準備,(準備顏料,小玩具或衣物等等)帶孩子去公園之前,提醒孩子自己準備要帶的飲料、食品、手絹、遮陽帽等等。孩子作完作業,提醒孩子自己檢查完成情況,如在畫麵上寫名字、日期。
周二,為孩子安排適當的學習內容,如看書、畫畫、折紙、等活動,並檢查孩子完成情況,看看有沒有什麼遺漏。檢查用後的物品整理與擺放情況,發現有改變給予肯定。
周三,講故事,和孩子一起討論內容,仔細分析這一不良習慣的危害,讓孩子自己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如果有這樣的毛病,有決心改正嗎?幫助孩子認識粗心的害處。
周四,為孩子準備圖片,迷宮圖,要求孩子發現、找出圖中錯處,或走迷宮,鍛煉孩子做事仔細、耐心的好習慣。如果找出幾個就給與獎勵,全部找出來更要表揚。同時講明這是仔細認真的結果。
周五,教孩子為小蝌蚪、(魚、兔、鳥)換水、換土、喂食,清掃兔舍、鳥窩。完成以後要把東西收拾好,不要把東西落下,並讓他學會清點自己的東西。
周六,帶著孩子去工作的辦公室,在那裏讓孩子自己把學習的東西擺出來,時間一到,和媽媽比賽,各自收拾各自的東西,媽媽故意落下一樣東西,一個書包或者是手機,立即離開。最後讓孩子檢查,孩子檢查出媽媽落下的東西,媽媽一邊表揚孩子一邊自我檢討。
周日,全家人去看爺爺奶奶。讓孩子自己給爺爺奶奶彙報自己一周以來的情況。爺爺奶奶表揚孩子。布置任務讓孩子寫一篇有關丟三落下的作文。再讓孩子自己講一遍故事。
(家長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按七天計劃思路添加、更改、重複有關內容)
[家長必知]
形成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與孩子缺乏鍛煉有關。孩子的一切事情由家長代替。比如,要去幼兒園,什麼帶手絹、圖書及用品等等,完全不要孩子自己動手做,動腦子想,坐享現成的成了習慣。久而久之,想當然成習慣。孩子不會做事,偶爾做起來,由於沒有經驗,必然不會做,形成丟三落四的毛病。
家長做事習慣,對孩子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耳濡目染家長處理事情的方法,仿效學習家長的習慣,此種毛病“傳染”給孩子,形成孩子做事粗心。孩子性情急躁,做事圖快,也容易形成此種不良習慣。
家長放開手腳,教孩子接受鍛煉,學習自己做事情,特別是教孩子處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學做事,離不開家長的指導、幫助和監督。從小培養做事細心的良好習慣。
“你看,媽媽,我都幹完了。”小狗熊指著玉米地和白菜地,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