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曲……曲曲曲……
冬天到了,寒風吹得田野了一片枯黃。
螞蟻、蚯蚓早鑽到暖暖的窩裏過冬去了。可蟋蟀呢?他沒有窩,也沒有糧食,凍得渾身哆嗦。他後悔了,為什麼早不聽螞蟻、蚯蚓的話呢?
等明天,等明天,等來的隻有後悔。
這天夜裏,下了一場大雪,田野上一片白茫茫,由於蟋蟀沒有過冬的房子,凍死在雪地上。
詢問孩子:你有這個不良習慣嗎?怎樣改呢?
[七天計劃]
周一,父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說明愛勞動是光榮的、受人尊敬的品德,不愛勞動會遭到人們恥笑的,使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勞動觀念。讓孩子談對這個故事的認識,自己怎麼做。
周二,要求孩子從自己的事自己做開始,先進行自我服務,從早晨起來就開始自己處理一些問題,如自己係鞋帶,自己疊被子,自己洗手帕等。父母在一邊進行輔助工作,個人幹個人的事,也要做好自己的事,給孩子樹立榜樣,並教給孩子一些幹活的技能技巧。
周二,在牆上貼一張紙,劃一個表格,告訴孩子哪天幹的事情多,就給他貼上一顆紅星,那天幹的少,就給他貼上一個黑圓點,到周日進行總結,激發孩子愛勞動的興趣。內容分為掃地吃飯涮碗洗手帕等等。
周四,父母進行一次比賽,孩子擦地,母親擦桌子,在規定時間內做同一項工作,看誰做的好而快!誰優勝就可以獲得一個自製的獎杯。
周五,父母給孩子適當分配一些家務勞動,如掃地、擦桌子等,還要交給他一件更難的事情,讓孩子到外麵掃院子,同時父母在一邊教他幹這些活的技能技巧,使孩子從自我服務逐漸向家務勞動過渡。
周六,父母帶孩子到一些社會機構或到身邊沒有子女的老人家裏幫助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幹。讓孩子參加一些公益勞動,得到他人及社會的稱讚和鼓勵,可以增強他的自尊心,讓他感到勞動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
周日,總結孩子這一周的活動,比比紅星和黑圓點的多少,如果紅多於黑,可適當給予獎勵,如果這一周成效不大,可以重複一周。讓孩子談談自己的體會,寫一篇自己一周勞動的作文。強調勞動光榮這一觀點。
(家長可根據孩子具體情況按七天計劃思路添加、更改、重複有關內容)
[家長必知]
我們說勞動是兒童身心發展的需要,在勞動中,可以培養孩子行為的穩定性、紀律性、獨立性等品質,能增強困難的能力。所以家長要采取一些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盡快糾正不愛勞動的不良習慣。
1.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適當給他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孩子年齡小,不容易掌握勞動的技能,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練習。家長要堅持“量力、適度、自覺”的原則,先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如吃飯、洗手、洗臉,然後再要求學習穿衣、穿鞋、係鞋帶等。有的技能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幫孩子用遊戲的方法練習,如教孩子係鞋帶,可以用硬紙紮幾個洞眼,剪成鞋的樣子,讓孩子用彩帶邊穿邊玩,學習係帶子,這樣孩子很感興趣。當他能料理自己身上的事後,再引導他管理自己份內的事情,如疊被子、洗手帕、襪子、整理自己的床鋪等。在孩子學習勞動技能的過程中,家長切不可操之過急,一定要耐心,並堅持一貫地培養。有的家長見孩子總學不會,就責怪他“太笨”,也有的家長今天讓孩子自己幹,明天又動手幫著他幹,這樣不能培養他形成愛勞動的習慣。
2.孩子年齡小,興趣不易鞏固和持久,家長要不斷表揚評價,當他有一些進步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孩子感到父母對他的勞動很關心,激發他繼續幹的願望。
3.家長要從自己做起,自覺自願地分擔家務勞動,積極參加集體勞動,以服務於他人為樂趣,使孩子耳濡目染,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於不良習慣的克服。
4.要適當地教孩子一些勞動的技能技巧,如怎樣穿衣服、怎樣掃地、擦桌子等,由淺入深,由易變難,這樣可以避免發生“越幫越忙”的情況,也可鞏固孩子對勞動的興趣。
曲曲曲……曲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