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科研人員又投入到緊張的研製當中。小型爆炸物理試驗場、大型爆炸物理試驗場和特種炸藥車間相繼建立。一到夜晚,各研究室燈火通明,研究人員個個埋頭鑽研,孜孜不倦;大、小爆炸物理試驗場,驚天動地的試驗爆炸聲遙相呼應;試驗數據不斷報來,一個個成果呈現出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進展。
餓著肚子做研究
1960年的冬天,基地幹部每月的口糧定量是24斤,還要節約一斤支援災區。為了吃上一頓飽餐,有的年輕人一拿到麵粉,就做成手擀麵條或攪麵疙瘩,猛吃一頓,撐得不得不送到臨時醫院治療。由於缺乏營養,基地90%以上的職工得了浮腫病。
科研人員走出食堂兩個小時,肚子就咕咕叫。為了堅持科研工作,有人拿醬油衝一杯湯;有的人挖一勺糖衝一杯糖水;還有的人拿出蜜棗,含到嘴裏。靠著這點“糧食”,科研人員繼續埋頭研究,堅持不懈。“糧食”有限,大家互相鼓勵。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基地曾出現過斷炊的現象,為了填肚子,可以吃的榆樹葉子、沙棗樹籽,甚至駱駝草,幾乎都被試驗場的科研大軍拿來充饑了。
四年的艱苦研究,四年的日夜兼程,科研人員的努力終於收到了回報。1964年10月16日14時59分40秒,寂靜的羅布泊上空出現炫目的閃光,一團巨大火球騰空而起,全球的所有地震台網都測到了來自中國西北的“地震波”,中國人自己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消息傳到北京,舉國歡騰,中國政府向全世界發表聲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麵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發展核武器,是為了防禦,中國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科技人員並沒有被勝利的喜悅衝昏頭腦,通過刻苦攻關,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發射成功。至此,“兩彈一星”實至名歸,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兩彈一星”是中國在極為艱難的曆史條件下研製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為之自豪的偉大成就。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為研製“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並授予王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它體現了中國科技人員超人的智慧和頑強的意誌,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將彪炳千秋。
很快,科研人員又投入到緊張的研製當中。小型爆炸物理試驗場、大型爆炸物理試驗場和特種炸藥車間相繼建立。一到夜晚,各研究室燈火通明,研究人員個個埋頭鑽研,孜孜不倦;大、小爆炸物理試驗場,驚天動地的試驗爆炸聲遙相呼應;試驗數據不斷報來,一個個成果呈現出來,一個個技術難關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