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區治療肺部、氣管、食管疾病效果比較好,特別是治療咳嗽,效果比較明顯。上罐以後,咳嗽的震動可能會引起疼痛,所以在上罐的同時,準備一杯溫水,每次咳嗽開始前,咽一小口水,壓住咳嗽,減少震動。一般來說,40分鍾下來,就能飲下一杯水。
常拔此部位,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很少患感冒。
前心區(編號2):即心口窩。
[功能]和中化滯,清心寧神。
[主治]咳嗽、嘔吐、咯血、哮喘、心痛、胸痛、驚悸、癲癇。
此區含鳩尾、巨闕兩穴,肝左葉在鳩尾穴下,巨闕為心之募穴,對醫治心髒病有很大的作用,應該在其他髒腑已經開罐一段時間以後再上罐。
胃脘區(編號3):在心口窩的凹陷處下。上罐時,罐具的上邊緣按在凹陷處的下邊緣。
[功能]調理脾胃,和中化濕。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積聚食不化、腸鳴、嘔吐、納呆、心中煩熱、驚悸、癲癇。
此區含任脈的上脘、中脘兩穴,所以稱為胃脘區,主治胃部疾病。
腸區(編號4):與胃脘區相鄰,上罐時,罐具的下邊緣接近肚臍。
[功能]消積化滯。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積聚食不化、腸鳴、嘔吐、痞塊。
此區與胃脘區一樣,主治胃腸部疾病。
臍中區(編號5):肚臍中央為罐口部位的中心,含水分、神闕、陰交三穴。
[功能]平衡陰陽,通調水道,清熱利濕。
[主治]腹痛、腹瀉、水腫鼓脹、反胃吐食、淋症、大小便不利。
臍中區是一個重要的上罐部位。有人說肚臍不能上罐,但是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肚臍是可以上罐的,而且上罐以後能夠治療許多病症。本區的陰交穴為衝、任、腎三脈交會之處,本區也是平衡陰陽的重要部位。
氣海區(編號6):含陰交、石門、氣海三穴。上罐時,罐具的上邊緣接近肚臍,含關元穴。應該用較大一點兒的罐具,使肚臍下隻上一罐即可覆蓋小腹。
[功能]補腎利水,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清利下焦。
[主治]腹部鼓脹、大小便不通、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部多汗濕癢、盆腔炎、遺精、遺尿、尿頻尿急、前列腺炎等。
本區石門穴為三焦之募穴,氣海穴為保健要穴,對治療男科、婦科疾病,培腎固本,有很好的作用。
左胃區、右膽囊區(編號7、8):在以乳中和胸中線連線中點,向上和向下延伸成的一條直線上。與胃脘區相鄰,上罐時,罐具的邊緣要接近胸中線。
[功能]健脾益胃,和中化滯。
[主治]不思飲食、嘔吐、腹脹、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
左胃區主要用於配合胃脘區治療胃部疾病,右膽囊區治療膽囊疾病。
本區治療肺部、氣管、食管疾病效果比較好,特別是治療咳嗽,效果比較明顯。上罐以後,咳嗽的震動可能會引起疼痛,所以在上罐的同時,準備一杯溫水,每次咳嗽開始前,咽一小口水,壓住咳嗽,減少震動。一般來說,40分鍾下來,就能飲下一杯水。
常拔此部位,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很少患感冒。
前心區(編號2):即心口窩。
[功能]和中化滯,清心寧神。
[主治]咳嗽、嘔吐、咯血、哮喘、心痛、胸痛、驚悸、癲癇。
此區含鳩尾、巨闕兩穴,肝左葉在鳩尾穴下,巨闕為心之募穴,對醫治心髒病有很大的作用,應該在其他髒腑已經開罐一段時間以後再上罐。
胃脘區(編號3):在心口窩的凹陷處下。上罐時,罐具的上邊緣按在凹陷處的下邊緣。
[功能]調理脾胃,和中化濕。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積聚食不化、腸鳴、嘔吐、納呆、心中煩熱、驚悸、癲癇。
此區含任脈的上脘、中脘兩穴,所以稱為胃脘區,主治胃部疾病。
腸區(編號4):與胃脘區相鄰,上罐時,罐具的下邊緣接近肚臍。
[功能]消積化滯。
[主治]腹痛、腹脹、腹瀉、積聚食不化、腸鳴、嘔吐、痞塊。
此區與胃脘區一樣,主治胃腸部疾病。
臍中區(編號5):肚臍中央為罐口部位的中心,含水分、神闕、陰交三穴。
[功能]平衡陰陽,通調水道,清熱利濕。
[主治]腹痛、腹瀉、水腫鼓脹、反胃吐食、淋症、大小便不利。
臍中區是一個重要的上罐部位。有人說肚臍不能上罐,但是根據我們的實踐經驗,肚臍是可以上罐的,而且上罐以後能夠治療許多病症。本區的陰交穴為衝、任、腎三脈交會之處,本區也是平衡陰陽的重要部位。
氣海區(編號6):含陰交、石門、氣海三穴。上罐時,罐具的上邊緣接近肚臍,含關元穴。應該用較大一點兒的罐具,使肚臍下隻上一罐即可覆蓋小腹。
[功能]補腎利水,調經固衝,清熱利濕,清利下焦。
[主治]腹部鼓脹、大小便不通、月經不調、帶下、崩漏、陰部多汗濕癢、盆腔炎、遺精、遺尿、尿頻尿急、前列腺炎等。
本區石門穴為三焦之募穴,氣海穴為保健要穴,對治療男科、婦科疾病,培腎固本,有很好的作用。
左胃區、右膽囊區(編號7、8):在以乳中和胸中線連線中點,向上和向下延伸成的一條直線上。與胃脘區相鄰,上罐時,罐具的邊緣要接近胸中線。
[功能]健脾益胃,和中化滯。
[主治]不思飲食、嘔吐、腹脹、腹痛、胃脘痛、消化不良。
左胃區主要用於配合胃脘區治療胃部疾病,右膽囊區治療膽囊疾病。
左右腸區(編號9):與腸區相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