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小說中到處彌漫著對女性誘惑的那種近似歇斯底裏的恐懼。女人都是騙子,在男人看來,那些擁有妖豔外表的漂亮女人,都是化妝品的掩飾欺騙作用而已。艾莉西亞小姐以及像她那樣的女子在這部小說中被描繪成既膚淺又愛慕虛榮的“美麗花瓶”,她們的存在對於男性的健康甚至生命來說完全是一種巨大的威脅和傷害。用小說中愛迪生的話來說,“在歐洲和美國,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通情達理的男子,離開他們溫良賢惠的妻子,放縱自己陷入到那些輕佻女子的情網中而不能自拔”。在這樣一個“紅顏禍水”泛濫的世界裏,人造完美的女性對男性來說就變成了一種幫助和服務。這其中的設想看起來是有那麼一點性別歧視的意思,但其中卻潛藏著一位男人對心目中完美女性的那種難以啟齒的渴望。在小說中,安卓是被愛迪生製造出來送給朋友的一個集完美女性優點於一身的玩偶。她可以在程序的指令下做男人要求她做的任何事情,並且會無條件地變成對方所想要看的任何樣子。她會始終如一地忠實於她的主人,而不會有任何的背叛。如果有人企圖對她進行性騷擾,那麼她會毫不猶豫地按照程序的指令殺死騷擾者。
由於維裏耶當時所持有的種族歧視觀點以及被別人貼上令他聲名狼藉的各種反女性標簽,使得《未來的夏娃》這部作品很難被當時的讀者所喜愛。所幸的是,維裏耶在這部作品中探討當代生活的“人工性”這一主題時較為精彩,還是為他贏得不少忠實的粉絲。《未來的夏娃》中的某些思考與20世紀末期的“後現代”的某些方麵有異曲同工之處,如裏麵的人造人則可以看成是《銀翼殺手》式的先驅,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非常不錯的作品。
致讀者
小說主人公可能引起的混淆,是我刻意營造的。
眾所周知,托馬斯.愛迪生是美國最負盛名的發明家,近十五年來,愛迪生先生發明了許多奇特創新的裝置,其中有電話、留聲機、擴音器以及點亮世界各個角落的神奇電燈,且不說其他數以百計奇思妙想的發明。
在美國和歐洲,這位傑出的美國公民締造了世人想象中的奇跡,他被稱為“時代的魔法師”“門洛帕克的巫師”“留聲機之父”,等等。在美國本土和其他國家地區,愛迪生熱愛發明的天性,在世人心中留下了神秘的想象。
從那時起,這個傳奇的締造者,現實中的大發明家,可以成為文學小說中的主人公原型嗎?換言之,醫生喬漢內斯.浮士德與沃爾岡夫.歌德為同時代的人,歌德以醫生浮士德為原型,創作了《浮士德》,醫生浮士德不也締造了一個象征性的傳奇嗎?而且,作品《浮士德》沒有逾越法律之處。
因此,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愛迪生,他的性格、起居住所、所講語言和理論學說,或多或少與真實情況有所不同。
因此,我竭力完整地呈現這個現代傳說,從形而上學的著作中吸取靈感,進行小說的構思。簡而言之,小說主人公——工程師愛迪生先生隻是“門洛帕克巫師”,而非與我同時代的工程師托馬斯.愛迪生先生。
想說的到此語盡。
維裏耶.德.利爾.亞當
18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