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去一看果然乃是一個長約二尺,形狀與蠶無異,通體雪白,隱隱直泛銀光之物。確實乃是冰蠶,剛忙取到手中,不過甚是奇怪此物雖然乃是至陰至寒之物,入手不覺得寒冷。

---------------------------------------------------------------------------

不好意②

風多固然木毀,但木多同樣風止。季博便是悟出的這個道理,他雖然沒有法力能夠抗衡整個風穴的力量,但是同樣的整個風穴也沒有辦法將所有的力量都集中於他的身上。

他本就木行大成,此番明了,就此定住己身風勢卻是不難。隻需定住風自然是什麼傷害都沒有了,自然也就不需要什麼護身之法,此乃去本歸元,釜底抽薪之法。

故此季博現在才會看去如此從容。

此時出了風穴就聞外麵依舊狂飆怪嘯,陰霾大作,黑風卷成的風柱,一根根挺立空中,緩緩往前移動。有時兩柱漸漸移近,忽然一碰,便是天崩地裂一聲大震,震散開來,化成畝許方圓的黑團,滾滾四散,令人見了,驚心駭目。一兩根風柱才散,下麵黑煙密罩中,無數根風柱又起,澎湃激蕩,穀應山搖,飛砂成雲,墜石如雨。

對於如此盛大之景,季博還是笑笑。

既已明了,又何懼否,惟一笑了之。

現在看來此番自己的收獲還是不小的,正準備就此回山,忽然聽到有聲音從遠處傳來“道友慢且走。”

話語說罷,就見從天際劃過一道百十丈的墨色光華,轉眼落至眼前,現出一個瘦如枯骨的黑衣道人來。

季博見來人叫住自己也不知何事,便笑問道:“不知道友叫我所謂何事。”

那道人,作揖道:“貧道乃是百禽道人公冶黃。”

百禽道人?季博想起來了,原著中曾經提到此人七十年前,在棗花崖附近的黑穀之內潛修,忽然走火入魔,身與石合為一體。所幸元神未傷,真靈未昧,苦修數十年,居然超劫還原,能用元神邀翔宇宙。所居的那黑穀,四外古木陰森,不見天日,地勢幽僻,亙古不見人蹤。積年鳥糞,受風日侵蝕,變成浮沙,深有數丈,甚是險惡,任何鳥獸踏上去,萬無幸理。

原著中也曾經提及因那冰蠶是個萬年至寶,於他修道甚有用處。功行圓滿以後,算明時日生克,造化玄機,趕到此地。剛將冰蠶取到手內,便為霜霾困住,連使金剛護體之法,才得勉強保全。後為峨嵋派的齊金蟬和石生救出。

自此兩家之間就多有了交情來往。

季博這一思索便知來意,乃是借取冰蠶,也不說破。隻是這番蜀山變化,百禽道人居然比原著中提前了許多,前來收取冰蠶,幸好自己還是快了一步。

看來其餘無主諸寶,說不定也有了變故,不可不防。

第六章 百禽道人

百禽道人公冶黃心想,眼前之人身高不過三尺,相貌也極為年幼,綠發青瞳,碧眉修目,這些特征也是極為顯著,隻是自己偏就想不起來聽說過這麼一號人物。

自己最然僵坐七十年,但日常神遊,也算不上孤陋寡聞,況且看其人法力甚是高強,否則也取不出冰蠶,絕不是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