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能夠榮升“馬桶邊讀物”,無論是對於雜誌還是書籍,都是某種程度上的褒獎。話扯回來,張發財同學的《一個都不正經》幾乎堪稱一本完美的馬桶邊讀物。沒有所謂的開頭結尾,每條“段子”都短小精煉,足以博人一笑。同樣依此類推,坐地鐵、乘火車帶上這本書也是沒有錯的,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書籍。
很多嚴肅的知識分子對於八卦都有一種近乎天生的抵觸情緒。的確,在很多知識分子的直覺裏,八卦是上不得台麵的;在很多男權者的印象裏,八卦是屬於女人的。所謂“八婆”的說法,大抵就源於這些嚴肅的男權知識分子的創造。因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曆史長久以來都出自這些人的創造,於是我們見慣了正襟危坐的曆史寫作,卻少見輕鬆的曆史。每一個偉人都有日常的生活,每一個事件都有前因後果。我們每日的生活都不乏精彩與驚喜,又何況是本就讓人刻骨銘心的曆史呢?
對趣味的追求與曆史嚴肅書寫造就了文化領域的兩個極端,或者說是文化領域與娛樂領域的兩種極端。一邊是正經得嚴絲合縫的曆史書寫,而另一邊電視銀幕上種種所謂“秘史戲”:從唐朝到清朝,最近又打上了漢朝的主意。這些人物混亂、台詞穿越、情節雷人的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是打著“曆史”的羊頭賣著狗肉,更是對觀眾的智商的侮辱。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曆史?或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曆史文化產品?這一直是一個橫亙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我們有無數熱愛曆史的少年,而我們的少年對有趣味的曆史也是喜愛的(以我小時候的例子為證)。如何讓他們的知識不僅僅是地鐵上的談資,如何使得他們熱愛的文化產品不僅僅是外國製造?《一個都不正經》並不足以作為嚴肅的曆史文化產品,但起碼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有曆史,有故事,有熱情,對曆史的八卦書寫,其實也就是對生活趣味的捕捉。
我一直認為,能夠榮升“馬桶邊讀物”,無論是對於雜誌還是書籍,都是某種程度上的褒獎。話扯回來,張發財同學的《一個都不正經》幾乎堪稱一本完美的馬桶邊讀物。沒有所謂的開頭結尾,每條“段子”都短小精煉,足以博人一笑。同樣依此類推,坐地鐵、乘火車帶上這本書也是沒有錯的,實在是居家旅行必備書籍。
很多嚴肅的知識分子對於八卦都有一種近乎天生的抵觸情緒。的確,在很多知識分子的直覺裏,八卦是上不得台麵的;在很多男權者的印象裏,八卦是屬於女人的。所謂“八婆”的說法,大抵就源於這些嚴肅的男權知識分子的創造。因為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曆史長久以來都出自這些人的創造,於是我們見慣了正襟危坐的曆史寫作,卻少見輕鬆的曆史。每一個偉人都有日常的生活,每一個事件都有前因後果。我們每日的生活都不乏精彩與驚喜,又何況是本就讓人刻骨銘心的曆史呢?
對趣味的追求與曆史嚴肅書寫造就了文化領域的兩個極端,或者說是文化領域與娛樂領域的兩種極端。一邊是正經得嚴絲合縫的曆史書寫,而另一邊電視銀幕上種種所謂“秘史戲”:從唐朝到清朝,最近又打上了漢朝的主意。這些人物混亂、台詞穿越、情節雷人的電視劇,在某種程度上不僅是打著“曆史”的羊頭賣著狗肉,更是對觀眾的智商的侮辱。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曆史?或者,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曆史文化產品?這一直是一個橫亙在我們麵前的問題。我們有無數熱愛曆史的少年,而我們的少年對有趣味的曆史也是喜愛的(以我小時候的例子為證)。如何讓他們的知識不僅僅是地鐵上的談資,如何使得他們熱愛的文化產品不僅僅是外國製造?《一個都不正經》並不足以作為嚴肅的曆史文化產品,但起碼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有曆史,有故事,有熱情,對曆史的八卦書寫,其實也就是對生活趣味的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