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節(1 / 2)

不能更薄弱。不過他放倒了一名想要趁亂逃跑的食死徒,淡金色長發,蛇杖的主人。

戰爭——結束了!

——————

注:

[1] 麥格教授是混血巫師、她的父親是麻瓜牧師 :來自《Potter more》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把他弄死了……召喚貝拉特裏克斯~

不知道哪裏的圖……是不是意外地真相了【喂自粽

隨便問問,雌獅要是開定製的話……有人要麼?

☆、你不知道的事

你不知道的事

比賽就此結束,哈利獲勝。外國來客離去,威克多爾試著最後一次邀請他的初戀有時間去保加利亞轉轉,盡管他知道這個多事之秋,赫敏不可能答應。

“謝謝,威克多爾。但是……”果然,她確實是這樣回答的,“這個暑假我恐怕沒有什麼機會。不過,過幾年我也許會去東歐旅遊,到時候如果路過保加利亞的話,我會去看你。”

你的姑娘不在這裏,笑著回去的陰沉少年。

******

自從十三年前伏地魔消失以來,人們第一次如此興奮。預言家日報整張版麵沒有第二條消息,部長先生臃腫的臉和那個連名字都不能說的人倒在哈利的魔杖下的照片並列,所有人都在歡呼。

他回來了!

梅林的四角褲!我要去澳大利亞看看親戚,親愛的趕快收拾行李我們走……

他死了!這次不是消失,是死了!屍體就停放在魔法部大廳!

一定是薇薇安答應了梅林的追求!親愛的我們去澳大利亞再渡一個蜜月吧……

******

考試期間的某一個空白夜晚,赫敏躲在一間空白教室,熒光幽幽,她在寫著什麼。

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好像戰爭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伏地魔的死亡象征意義更大一些——若幹年以後的《魔法史》或許會這樣記載:“人稱‘神秘人’的伏地魔之死,標誌著黑色恐#怖的結束,標誌著恐#怖組織‘食死徒’的瓦解。這是一次嗶嗶對嗶嗶的勝利,這次勝利意味著……”

就好像二戰最後元首飲彈、愛娃[1]服毒(咦咦為什麼要刻意提她?)一樣,一個人的死亡有時候不代表什麼,有時候卻如同一道撕裂夜空的之字閃電,劃分出兩個時代。

救世主哈利·波特戰勝了潛伏在暗處、隨時會給廣大巫師群體帶來生命安全與財產安全的不安全的高危罪犯,他拯救了全英國的巫師。這次他沒有依靠母親或者別人的犧牲,靠著他自己的堅強勇敢和夥伴們的支持鼓勵以及戀人的真誠守候,九死一生,消除了從二十年或者更早之前就籠罩在巫師界頭上的那片烏雲。

大凡英雄,總是和出於人生頂端的的黑暗勢力首領有一次決戰。哈利·波特,預言之子,出生在曾經三次戰勝黑魔頭的家庭,這個家庭的成員在第四次讓盛極一時的黑魔頭銷聲匿跡十載有餘、第五次更是真正、完全、徹底解決了……

赫敏合上筆記本,鵝毛筆輕輕敲響一個玻璃小瓶。

“你能不能把注意力稍微從哈利的八卦那裏移開一小會兒,麗塔小姐?你應該知道,我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複習《二戰史》,不要用仇恨的眼神看我,踩死一隻沒被魔法部相關部門記錄在案的甲蟲不構成犯罪,關於法律,你不可能比我更了解。”

瓶子裏的甲蟲的眼神凶惡,仿佛發誓要啃光霍格沃茨禁林的每一片葉子。哦!這麼爆炸性的新聞,禁止她這位王牌記者播報,一個毛還沒長齊的小丫頭竟然把她關在玻璃瓶子裏嘲笑諷刺!憑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黃毛丫頭就想動搖她“不敗八卦女王”的金字地位麼?

其實赫敏是在嚐試模仿麗塔的語言習慣。這個時候應該把甲蟲記者放出去了,可是她出於私心並不願意如此——這台無風還要掀起三尺浪的流言製造機,一旦解放了她的嘴,梅林知道戰後什麼時候又會出現一部暢銷書《阿不思·鄧布利多的謊言與生平》。

人生百年,孰能無過?鄧布利多校長終生未婚,始終致力於維護他的學校和學生,維護巫師界的和平,在製伏黑魔王蓋勒特·格林德沃和摧毀第二代黑魔王湯姆·馬沃羅·裏德爾的兩代戰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少年時代一年——不,或許還要短,誌同道合的同伴(也許是戀人)為了創造巫師界更偉大的利益選錯了路——走上了歧途,妹妹的死讓他幡然悔悟。沒有人知道誰是誤殺阿利安娜的凶手,但是三個人為此背負了一生的十字架。老人在造成實質性傷害之前就已經抽身止步,他已經懺悔了將近一個半世紀,也作出了他所能作出的補償。也許即使是阿利安娜今天猶有意識,也會選擇寬恕。

不管誰有資格指責他,麗塔·斯基特絕對沒有。除了搬弄是非、賣弄口舌,這個女人沒有任何讓赫敏覺得“超過常人”的地方。品性卑劣、侵#犯隱私、肆意造謠、口無遮攔、下筆無忌、文字失真,如此種種,無一點讓赫敏對甲蟲小姐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