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國學”在不同語境下表達出的不同觀念,可分為三個方麵,即救亡意識主導下的、政治取向的國學觀念,啟蒙思潮主導下的、文化取向的國學意識,以世界漢學為參照的、學術研究的國學觀念。近代國學概念的定義也可分為三種用法:第一種指遭遇西方文化衝擊之前中國原有的思想文化與學術體係;第二種為擴大的用法,即以國學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簡稱;第三種是指近代以來以傳統文化為對象的學術研究的體係,即國學研究。
國學研究在近代的演進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特點是在學問方法上延續清代的考據學、訓詁學,而在觀念上導入近代文化意識;第二階段的特色是呼應新文化運動、強調科學方法和疑古思潮;第三階段是清華國學研究院突出代表的、漢學化的國學,即與世界漢學、世界學術接軌、合流的新的國學研究。近代國學名家的第一代以章太炎為代表,第二代是太炎門人所代表的北大學者,第三階段的代表是王國維和清華國學院的學者,清華國學院學者的學術視野和研究成績,無愧於世界第一流的中國研究。從以上幾個方麵可以重新認識1920年代的新國學運動和老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學術典範與曆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