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詞開篇
謹以此書獻給傑克·萬斯,最富想象力的世界創造者。
同時也獻給卡爾·薩根博士,讓我們緬懷這位集科學家、作家、教師於一身的前輩,正是他,架起了人類最崇高的夢想。
本書作者向以下人士致以謝意:
感謝凱文·凱利,他在著作《失控》中,論述了一種80字節生物的進化過程。感謝讓-丹尼爾·布雷克和莫尼克·羅貝裏,他們帶我在巴黎的地下墓穴中作了一番巡遊。感謝傑夫·奧爾,他是一名超凡的賽伯牛仔,勇敢地闖入賽伯空間,取回了被技術內核竊取的本書遺失的四十多頁。最後還要感謝我的編輯,湯姆·杜普裏,感謝他的耐心、熱情,以及與我相同的好品味——對《神秘科學影院》的熱愛。
“我們並非僵滯的死物,而是自我延續的模式。”
——諾伯特·維納
《控製論,或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製和通信的科學》
“世界萬物的一般本質,可以比擬作蠟,現在塑一匹馬,當把它敲碎後,又用其造一棵樹,然後是一個人,然後又是別的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每個都隻存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對於造物來說,被敲碎並非什麼苦事,正像被捏合不是什麼苦事一樣。”
——馬克·奧裏略《沉思錄》
“上帝手指伸出,意念一閃,
於是自然法則的掩藏之下,萬物出現,看啊,出現了!
而我無從知曉,除了以這種方式,能否賜予人類此種天賦,
他奏出三種聲音,但是第四種,不再是聲音,而是一顆新星。”
——羅伯特·勃朗寧《阿布特·沃格勒》
“如果我所說的還不夠清晰,我想這也有可能,那麼我現在把這一連串的思緒從頭至尾講給你聽。事實上,一開始的時候,我看到人類是如何由環境改變。環境是什麼?莫非他心靈的試金石?試金石又是什麼?莫非心靈的檢驗?而心靈的檢驗又是什麼,莫不是能夠增強或改變其本性的東西麼?它改變的本性又是什麼,莫不是他的靈魂麼?而他的靈魂,在來到這個世上,得到檢驗和改變之前,又是什麼呢?是智慧生命,可是欠缺個性,這個性又是怎樣出現的?是通過心之媒介?心怎樣才能成為這一媒介,莫不是通過環境多變的世界?現在我想,既然你已熟知詩文與神學,你應該謝天謝地,我這封信,沒有寫得又臭又長——”
——約翰·濟慈《給弟弟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