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張衡
華麗麗的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愛數星星的孩子,在那麼小的時候,竟然發誓要把天上的星星數清楚。他就是張衡。
在那個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東漢末年,張衡靠一己之力,發現月亮本身並不發光,隻是太陽光的反射。他無比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還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他寫了一本書《靈憲》,在書內探討了宇宙的起源、宇宙的無限、天地的結構、星官、太陽和月亮的角直徑,甚至還提出,宇宙中存在一種“微星”即很暗弱的星,且星數比亮星多得多——這些簡直就是現代天文物理學!
張衡發明了測定風向的儀器——候風儀,又名相風銅鳥。這一發明,比歐洲的候風鳥早1000年,可謂世界之冠。
張衡發明了指南車,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
張衡為世人所知的發明,是地動儀,當時可以測到發生在數千裏外而在洛陽並無人有震感的地震。這台儀器不僅博得當時人的歎服,就是在今天的科學家看來也無不讚歎。它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之久!
張衡製造過兩件神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個輪子的機械,可以自轉''一件是一隻木雕,能在天上飛翔。
在數學上,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計算過圓周率,的取值。
在文學上,漢賦中著名的《二京賦》就是張衡的大作,還有其他辭賦如《溫泉賦》《歸田賦>等20多篇。在《思玄賦》中,大段文字描述他自己升上了天空,遨遊於眾星之間,真是一篇浪漫的科學幻想詩!
在藝術上,張衡擅長舞蹈和繪畫,居東漢時代六大畫家之首,尤其擅長畫神獸。
由於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曾將太陽係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
NO.3儒勒·凡爾納
以《海底兩萬裏》聞名於世的凡爾納,共創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他將這些作品起了一個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這個名稱不禁讓人心生疑問:他是來自未知的世界嗎?
凡爾納11歲時,為了給表妹買一串貝殼項鏈,瞞著家人登上了一艘去印度的郵船。他父親得知後趕緊將他截回,並狠揍了他一頓。凡爾納躺在床上流著淚保證:“以後隻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從此,他的幻想一發不可收拾。
凡爾納在《氣球上的五星期》中關於尼羅河源頭做過精確描述,讓一些學者迷惑不解,因為當這部小說發表的時候,歐洲的學者們才剛完成對這個地區的考察。
在+海底兩萬裏,中出現的“鸚鵡螺號”,比羅勃夫工程師製造的潛水艇早10年。凡爾納正是憑借他那豐富的幻想力,形象地描繪了未知的海底世界,使讀者如睹其狀,如聞其聲,如入其境!
在《征複者羅比爾》中,出現了飛行器“信天翁號”,它的形象很像今天的UFO。
在那時,還沒有發明電報。在凡爾納的筆下,卻不僅有電報,還有“有聲傳真”——電視!
凡爾納在萊特兄弟製造出第一架飛機之前幾十年,便已在他的作品中寫到直升飛機。
凡爾納還用飽蘸幻想的妙筆,寫出了三位探險家坐在一顆大的炮彈裏,用巨炮把他們射到月球上去了——這就是那本描述宇航生活的《從地球到月球》。
後世無數科學家,都承認是受凡爾納作品的啟迪,才走上了科學之路的。
潛水艇發明者之一,美國科學家西蒙·萊克在自傳的第一句話便說:“儒勒·凡爾納是我一生事業的總導演。”飛躍北極的海軍上將伯德說:“凡爾納是我的領路人。”俄國宇航之父齊奧爾斯基說:“凡爾納的小說啟發了我的思想,使我按一定方向去幻想。”法國院士利奧台元帥說:“現代科技隻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
凡爾納自己則認為他的靈感來自上天,來自造物主,他在《機器島,》中曾說:“人類既然不能呼風喚雨,叱吒浪濤,該不該製止自己狂妄地淩駕於造物主之上的行為呢?”
NO.2達·芬奇
達·芬奇,公認為最有可能的穿越者之一。
他在藝術上的成就舉世皆知,這裏略去不提,單提他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
小時候有一次,他在山裏迷了路,走到了一個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後來回憶這段經曆時說:“我突然產生了兩種情緒——害怕和渴望:對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會有什麼怪異的東西。”
不知這個黑洞,是不是來自未來的時空之洞,讓達·芬奇窺到了未來的秘密?
達·芬奇對傳統的“地球中心說”持否定的觀點,認為地球不是太陽係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隻是一顆繞太陽運轉的行星。達·芬奇還認為月亮自身並不發光,隻是反射太陽的光輝。他的這些觀點的提出早於哥白尼的“日心說”,甚至在當時,達·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陽能了。
達·芬奇根據高山上有海中動物化石的事實,推斷出地殼有過變動,指出地球上洪水的痕跡是海陸變遷的證明,這個思想與三百年後赫頓在地質學方麵的發現頗為近似。在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前,他就計算出地球的直徑為7000餘英裏。
達·芬奇生動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東西將從地底下爆起,……使人在無聲的氣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徹底毀壞,看起來在空中似乎有強大的破壞力。”
達·芬奇被認為是近代生理解剖學的始祖。他最先采用蠟來表現人腦的內部結構,也是設想用玻璃和陶瓷製作心髒和眼睛的第一人。他發現了血液的功能,認為血液對人體起著新陳代謝的作用,血液是不斷循環的,血液不斷地改造全身,把養料帶到身體需要的各個部分,再把體內廢物帶走。達·芬奇研究過心髒,發現心髒有四個腔,並畫出了心髒瓣膜。他認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動脈硬化,而產生動脈硬化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後來,英國科學家哈維證實和發展了達·芬奇這些生理解剖學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