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丹毒(1 / 1)

西醫學中“丹毒”是由丹毒鏈球菌引起的皮內或黏膜內網狀淋巴管炎。中醫的丹毒與現代所說的丹毒不能完全吻合。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生是由於內裏血分有熱,外感風濕熱邪,內外合邪或者由於皮膚的破損如針刺、抓傷、皸裂、蟲咬傷、足癬,感染邪毒而誘發的症狀。

1. 清化湯

【組成】茯苓塊12克,白芷3克,防風3克,梔子炭9克,地膚子9克,蒲公英12克,知母9克,忍冬藤12克,芥穗炭6克,朱蓮心4.5克,滑石12克,黃柏6克,地骨皮9克,桑葉9克,薄荷葉4.5克,首烏藤30克,桑白皮9克,六神丸30粒(分吞)。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利濕,疏風止癢。

【治療】遊丹。症見皮膚遊丹,兩關脈大而滑數,夜不能寐,舌赤苔白。

【來源】孔伯華.《孔伯華醫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

2. 芙蓉膏

【組成】黃柏240克,黃芩240克,黃連240克,芙蓉葉240克,澤蘭葉240克,大黃240克。上藥共研細末,過重籮,用凡士林調成20%軟膏。用時外敷患處。

【功效】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治療】丹毒(火丹),蜂窩織炎,癤,癰,乳腺炎初起等。

【來源】北京中醫醫院.《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腸癰是熱毒內聚,瘀結腸中,而生癰膿的一種病症。西醫相關病症有急性闌尾炎、闌尾膿腫、腹部膿瘍、腹膜炎、盆腔膿腫等疾病。

1. 治慢性闌尾炎方

【組成】生大黃9克,丹皮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瀉下。

【治療】慢性闌尾炎。

【來源】鄧鐵濤.《鄧鐵濤醫學文集》.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2. 加味赤小豆飲

【組成】赤小豆15克,川楝子4.5克,焦六曲9克,槐實炭6克,生牡蠣9克,延胡索6克,炒枳實2.4克,地榆炭6克,台烏藥4.5克,杭白芍9克,黃連2.4克,鹽橘核9克,丹皮3克,益元散9克,知母9克,醒消丸1.2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功效】清熱利濕,散瘀止痛。

【治療】腸癰。症見腸癰日久,大便下膿血,腹痛結痞,舌苔黃垢,運納不和,脈滑實而大。

【來源】孔伯華.《孔伯華醫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