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1 / 2)

在這裏說下高原這個人,他本來不是這個屯子的坐地戶,好像是六七歲那會兒不知道怎麼流浪到這裏的。有個老孤頭給了他一口吃的,他就管人叫爸爸了,老頭也沒活兩年就死了,村長看他挺可憐孩子又挺懂事也就沒攆他。他給這家幫幫工,那家打打雜,也混蕩大了,後來人口大普查,他就徹底是這個村子的人了。

大生產後,因為表現優秀,還獲得了多次學習進修的機會,現在是兵團的拖拉機手,還在村裏負責生產生活資料的采買工作,大小也算個村官。

這麼說起來,感覺他人生像開掛一樣容易,因為就他現在的條件,在這時候也算是個人生贏家了。可往深了想想,一個幾歲的孩子在那個動蕩的年代流浪,後又艱難求生一直到現在,其中的艱辛恐怕是常人難以承受和想象的。沒有過人的心性和膽識,現在墳頭草指不定都長多高了。

他前半生摸爬滾打,為活命機關算盡,一肚子為自己謀算的小心思,自然不能像現在的人一樣一心一意向太陽。解放以後,特別是大集體大生產開始後,全民都在一個飯鍋裏攪筷子,幹的再好都是那麼多工分,讓他心裏特別的不平衡。

反觀大家,卻特別認同這種集體製,唯獨他,總有種找不到同類的感覺。特別是前兩年,王英蘭剛來,白白淨淨寶裏寶氣的他特別愛看。這會兒的人都還比較保守,感情方麵開竅的晚,高原雖然心眼子比別人多,但大都用到算計和填飽肚子上了,覺得這姑娘合眼緣,至多就是想多接觸接觸,還沒往喜歡那方麵多尋思呢,就因為他這修正的右側思想,兩個人的價值觀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人家姑娘就和他徹底劃清界限了。

王英蘭剛來的時候,和田恬的情況差不多,田恬是資本家的嬌驕大小姐,她是根正苗紅的紅二代。雖然起點相同,但王英蘭骨子裏就是有股軍人不服輸、排除萬難也要贏得勝利的衝勁兒。農事雖苦雖累,但是世上沒有攻不下的高山,王英蘭愣是咬著牙,從全大隊最落後一舉到三八女子標兵,可以和男同誌比肩的鐵姑娘。

高原善於察言觀色,又能說會道,他想和誰搞好關係,是在是在輕鬆不過了。那會兒高原和王英蘭是關係很好的同誌,大家一起談偉大理想、建設美好國家,當然大都是王英蘭在暢想,高原都是在附和。

王英蘭這樣為爭口氣透支身體的行為,出於朋友間的關心,高原沒忍住勸了幾句。。而他這樣偷奸耍滑的建議,往小了說就是欺騙組織欺騙人民,往大了說就是反D反社會了。

念在朋友一場,王英蘭沒去清委會舉報他,但倆人也再不往來了。

要說生氣,高原更惱,他頭一次想為別人著想,卻被當成驢肝肺。王英蘭不想理他,他還不想搭理她呢,長這麼大頭一次想替人打算,碰到這麼個白眼兒狼。這把他氣的,一段時間連吃飯都不香,行,既然你願意幹活,那就讓你幹個夠。

後來什麼三八手,鐵姑娘,都是高原暗暗在後麵推著她上去當的典型。他還是了解王英蘭的,為了榮譽,能豁出性命都不要,那就讓她好好幹吧。

這兩年又經曆了很多事,他也明白當初那懵懂的好感代表的什麼,也非常慶幸倆人沒有陰差陽錯的走到一起,不然一輩子和個沒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他還不如當初流浪的時候就死了呢。當初活不下去的時候,他立誓要活出個人樣來,吃不飽的時候,他立誓要吃最好的,而這一輩子的伴侶,他也寧缺毋濫。

當初第一眼見到田恬的時候,他就知道找到了,她也與這個環境還是大家都格格不入,就像他一樣,隻不過他把這些都藏在了心裏。

這次,他又提起了這個建議,田恬。。。會怎麼選擇呢。

高原這會兒前所未有的的糾結起來,如果田恬和王英蘭的選擇是一樣的,他卻好像沒法像以前那樣平靜的接受呢!所以,田恬你要爭氣一點啊,別到最後讓我牽著你走,那就不會這麼舒服了呢。

如果田恬要是知道有人因為這麼點小事糾結成這樣,絕對會笑他沒事找事,想當初她為了打工賺錢,不知道交了多少張假的病假條給老師,已經熟能生巧了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