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離開洞口之後,盡管心中疑惑未解,但因門派之事為大,自己的私事兒隻能放在後麵,碧秀心仍然跟江離告辭了。

她自從見過江離之後,原本一直困住她的瓶頸開始鬆動,碧秀心大喜之下,下意識便向著與江離相似的這條武道之路上走了下去。等碧秀心意識到不對的時候,這不是她應該走的武道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了。

江湖之中,普遍認為武道一途,都是靠自己悟,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師父者生,像師父者死。便是再天縱奇才,要是走的不是自己的道,而是師父之前走過的,一條暢通之路,那麼頂多也就達到這個成就而已,甚至很多還達不到師父的高度。

不過慈航靜齋是個例外。鎮派功法《慈航劍典》十分特殊,它規定了每一個境界,安排好了修行步驟,也就是說,隻要修行這份功法的人,按部就班的走下去,隻要天資不錯,加上點悟性,都可以到達劍心通明的境界。

這也是地尼最後到達的境界,至於破碎虛空之說,沒有親眼看到,不足以取信。

慈航靜齋曆代仙子雖然容貌不盡相同,武功各有高低,但實際上卻是千人一麵。也就是說,修煉《慈航劍典》的人,最後都會變成一個新的“地尼”。由於弟子都是從小往山上教養,因此大部分人心性仿佛白紙,這麼一塗,顏色相似不足為奇。

沒想到這一次茫然地突破,機緣巧合,誤打誤撞,竟然讓她真的突破到了劍心通明。

說實話,碧秀心是有點懵逼的。她完全沒想到竟然會變成這樣,事實上,她都做好手內傷的準備了。因此,她放棄了繼續跟著石之軒。石之軒能夠李康四大聖僧,從他們手中安然脫逃,實力自然是在此時的碧秀心之上的。

碧秀心下山時境界隻到心有靈犀,跟著他得十分小心,不然一著不慎就得出事兒。如今這種情況,她必須離石之軒遠一點了。畢竟慈航靜齋傳人下山,第一位自然是入世而出世,求得超脫,至於跟石之軒攪合與否,那都是其次了。要是能夠突破,其他全部靠邊站。

石之軒本來拖著碧秀心,結果一看,碧秀心突然不追了,大概逆反心理發作,掉頭又跑回來看發生了什麼。正巧碧秀心突破了,把石之軒駭了一跳。對碧秀心來說,這是個好消息,總比突破失敗,走火入魔好多了。

要是遇到這種情況,或者正在突破的緊要關頭,石之軒絕對不介意幫慈航靜齋減少一個弟子。

慈航靜齋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下山一趟啥都沒做呢,這境界就蹭蹭上去了?和碧秀心一比,之前的梵清惠戰鬥力隻有五,虧得宋缺還差點走不出來,真是戰鬥力不足五。石之軒這一刻非常之蔑視宋缺以及梵青慧,同時覺得慈航靜齋越來越不好對付了。

梵青惠:“……”

宋缺:“……”

碧秀心也沒想到石之軒既然會返回,她跟丟了石之軒,便得考慮之後應該怎麼辦。想了想愉快的接受了自己走了一條好像有點不對的劍心通明之路這個設定,決定先去樂山大佛取出師門之物,再考慮其他。

她沒有想到這麼快便在大佛處遇到江離。但她卻覺得頗為高興,當你孤獨的走在一條路上的時候,如果能夠遇到一個先行者,請她為你指點迷津,這是再美好不過的事情了。

同樣她更沒有想到,在保持著好心情的時候,師門之中一直秘密保存之物,竟然會失竊。在機關完全沒有損壞的情況下失竊,通道看上去又是久未開啟,說明很早之前可能就出事兒了,情況糟糕的不能再糟糕。

這下子,碧秀心沒有辦法再考慮自身的問題,若是繼續請教江離,一則耽擱時間,二則她也沒有了心情,若是貿貿然去問詢,反倒是浪費了第一時間得到答案,這個可能更進一步的機會。因此碧秀心幹脆決定先回門派,等此事兒過了,再向江離請教。

不得不說,相比流水線製造的一個又一個“地尼”,碧秀心已經是不那麼像地尼的靜齋傳人了。若是換做梵青惠,她想來是絕對不可能表現的這般平和的,更不可能想著去請教一個“外人”。

碧秀心再不耽擱,一路上不走彎路,以輕功趕路,再順江而下,行了約五日,越過“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石碑,便到了帝踏峰腳下。隻是熟悉的景色,並沒有帶給她想象中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