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1 / 2)

跟著自己走了一路,難怪會扛不住。

“冷就回去吧。”他道,“高安世,安排人伺候娘子回宮。”

她一把抓緊他的手,“陛下,臣妾不是自己冷才想讓您回去的,而是這個關頭您不能生病。您若病了,就更沒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皇帝目光如鷹,銳利地射向她。葉薇瑟縮了一下,可憐兮兮地睜著眼睛,極力想表現得很無辜。

皇帝於是冷哼一聲,“你倒是敢講。”

“這些事情宮中都傳開了,臣妾想裝不知道,您也不信啊……”葉薇為難道,“而且您讓臣妾陪著您,難道不是因為喜歡臣妾的直言不諱?”

又在那裏揣測上意了。皇帝卻不想跟她計較。她說得沒錯,他確實是喜歡她的坦率。這種時候無論看到誰都讓他覺得累,隻有她,無根無基、出身寒微,與煜都那些複雜的關係都牽扯不上,也不會在他麵前矯揉造作、惹他厭煩。

“這麼說,你是讚同朕的想法了?”他問,心裏倒真有幾分好奇。

隆獻後入京看似是樁母子團圓的小事,暗地裏卻牽動了各方各派的利益糾葛。這個葉薇膽子雖大,但真的敢在這種事上和左相還有皇後作對嗎?

“臣妾不明白那些大道理,隻是‘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父母永遠是我們的父母。”她看著皇帝,“而且臣妾覺得,多年分別之後,兒子固然想見母親,可母親……更想見兒子……”

皇帝心神狠顫,攥著她的手慢慢用力。葉薇忍住那裏傳來的痛意,一瞬不瞬地與他對視。於是皇帝冷硬的表情慢慢化開,變成個有點感慨、有點欣慰的笑。

伸臂將她攬入懷中,他的唇貼在她額頭上方,喃喃道:“如今恐怕隻有你,會對朕說這樣的話了……”

.

妙蕊得知她對皇帝的進言後有點害怕,“這麼敏[gǎn]的事情,旁人躲還來不及,小姐你怎能隨便開口?”

葉薇以手托腮,“就是旁人不敢開口,我說了才顯得我忠心,才顯得我切實為陛下考慮。”

“可您怎麼知道陛下心裏怎麼想的,萬一他因為太後娘娘生病一事而退縮了呢?隆獻娘娘畢竟和他分開多年,誰知道還剩多少母子情分……”

葉薇笑笑,沒有作答。

皇帝有多麼牽掛這個生母,恐怕這世上沒幾個人比她更清楚。

還記得多年前的那個夜晚,他重傷後身體發熱,整個人都渾渾噩噩的。她用冰帕子給他降溫,卻在湊近時聽到他破碎的呢喃。

“母親,兒子不要去煜都……您不要趕我走……”

“母親,我不喜歡這裏……我想回盛陽……您接我回去,好不好?”

“您等著,有朝一日兒子一定、一定會把您接到身邊……您等著我……”

當時她捏著帕子嘖嘖感歎,真是個悲情的少年,看樣子是被親娘丟棄了。偏他死心眼兒,睡夢中還不停地喚著阿母,簡直都有點惹人憐惜了。

沒想多年以後,這段記憶會幫她做出這麼重要的決策。

皇帝真心實意想接這位母親來煜都,偏偏滿朝上下、宮裏宮外沒幾個支持的。這種時候站在他身邊的人自然會在他心裏留下極好的印象,她怎能放過這個機會!

至於她說的話是否會流傳出去、引得皇後甚至太後不快,就得看運氣了。她進言的時候觀察過,跟著皇帝的都是他的親信,禦前的人嘴一向很嚴,皇帝本人肯定也不會到處講,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宋楚怡應該不會知道她背後捅了她這麼一刀。

正文 第18章 隆獻

正如葉薇的猜測,皇帝此番決心堅定,哪怕多方阻撓依然決定接隆獻後入京。禮部的人很快上路,快馬加鞭前往盛陽。

而等待的過程裏皇帝也沒閑著,每日除了處理必要的政務,別的時間就守在長樂宮侍疾,幾乎達到了衣不解帶的程度。這良好的表現終令太後態度鬆動,所謂的舊疾過了幾天也就慢慢“好轉”。

葉薇旁觀他忙裏忙外,幾乎都有點同情了。真沒想到當個皇帝也這般不易,想見見親娘還這般波折。

“還不是左相大人的功勞。”沈蘊初對此十分嘲諷,“曆朝曆代都有先例,哪怕是過繼子登基之後也可冊封親生父母為皇帝皇後。偏咱們陛下那麼可憐,處處掣肘,十幾年來見生母的次數屈指可數。”

她們說話的地方在禦花園的僻靜處,宮娥在外麵把風,而兩位皇帝的新寵躲在裏麵,說著些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閑話。

“宗室子為帝,生父生母的名分本就是頭一號問題,史書上關於這個的爛賬還少了麼?更何況我聽說,這位隆獻娘娘也不是個好相與的。”葉薇若有所思,“陛下登基那會兒,她可是和左相鬧過矛盾呐……”

這是樁舊案了。皇帝即位要冊封生母杜氏,左相卻推三阻四,最後才不情不願地擬了個隆獻後。可杜氏對此並不滿意,非要改成“隆獻皇後”,左相抵死不從,雙方僵持許久,最後還是杜氏妥協。

據說為了這個,杜氏差點沒有進京參加兒子的登極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