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接人待物,是即體麵又周到。而且小模樣也好,斯斯文文清清秀秀,雖然瞧著小身板有點薄,但讀書人嘛,要那麼孔武有力幹什麼。又不是幹農活的。

而且小夥子也是大學畢業,有一份正經的工作,一個正派體麵的家世。花梨也是大學生,雖說是個孤女,可人長得這麼漂亮,又是個正兒八經的公務員。兩個人掂掂分量,那還是挺般配的。

當然了,強扭的瓜不甜,她覺得再好,兩個年輕人不對眼,那也是白搭。

可她瞧著男孩子偷偷看後視鏡,臉紅紅,眼笑笑。還一五一十的接受自己的盤問,把家底都給報了,這顯然也是有意思的。

至於花梨嘛,小丫頭當然是磨不開麵子。那沒關係,以後一來二往接觸機會多了,不就看對眼了。

王大姐越想越樂,差點要在車裏大笑三聲。

把王大姐和花梨送到村裏,劉濤在村辦公室裏借了一隻汽車電瓶,就給還在路上等著的小張送去了。

王大姐則領著花梨到各家各戶去了解情況,順便分發最新的計生宣傳材料。

十幾二十幾年前,村子裏對計生工作那可是深惡痛絕的。王大姐那會工作就跟打仗似的,時常要被村裏人趕來趕去。

說到底,還是因為窮。村裏人隻能靠著土地吃飯,地裏出多少糧食,就養活多少人。地裏的活想要做得好,就得靠重勞力,也就是靠男人。所以家裏男人多,糧食就收的多,不會餓肚子。

這樣一來,自然家家戶戶都得生兒子。沒兒子,地裏的活沒人幹,老了就沒人養。

後來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搞活。村裏鎮裏出了不少像劉大柱王桂芬這樣的領頭人,帶著大家夥一起奔小康。日子越來越好,農民們手裏頭錢多了,就也知道往孩子身上投資。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

孩子讀書好了,有出息了,家長臉上也有光。

讀書這回事,可不分男女。女娃子讀書好,照樣能成材。以前家裏全女孩的,被人看不起。如今女娃子有出息了,在外麵找到好工作,掙了錢回來孝敬父母,照樣爭光露臉。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如今村子裏日子越來越好,原先那些養兒防老,靠兒子吃飯的思想,就逐漸被淡化了。

當然咯,農村裏多子多福還是主流思想。但比之以前越多越好,非要兒子,女兒賠錢。現在也知道一個不多,兩個正好,養兒要精的道理。兒子能有當然好,可女兒養好了,照樣能防老。也不瞧瞧,兒子好,成了小家飛走了,養了白養。反倒是女兒,隔三差五的領著女婿帶著孩子回娘家,一家人熱熱鬧鬧的,不知多羨慕人呢。

生兒生女一個樣,關鍵是能不能養好養精!

所以現在計生工作可好搞多了,大部分育齡婦女都是主動配合工作,再不用像以前那樣追追打打搞計生了。

刺頭也還是有,但基本都是越窮越生的老頑固。可如今,日子過的不好,生再多兒子也不露臉。所以這種老頑固在村子裏早已經不是主流。

等王大姐和花梨忙完了附近三個村子,天色就已經不早了。

以前花梨是不知道,網上都說公務員好,一杯清茶一張報紙,就是一天工作,多輕鬆。可如今她自己成了公務員,才知道網上說的那些多可笑。

公務員裏確實有好衙門,油水足,活又少。可這能占公務員多少比例?絕大部分的還不是像她和王大姐這樣的基層公務員。每天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遲,天天義務加班,一個月到了,也就那麼點工資。夠糊口而已。

要說她現在掙的錢,還不如以前在學校靠周末假期打工掙得多呢。如不是圖這工作穩定,說出去體麵,好找老公。她才不幹呢。堂堂名牌大學畢業生,哪兒不好找個清閑又體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