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偉人讚嶽飛(1 / 2)

(一)

1921年,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十分敬仰嶽飛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氣節,稱嶽飛為"嶽飛魂",即民族魂。

1954年,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在杭州視察嶽王廟時說:"嶽飛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偉大的愛國英雄"。

(王 波)

(二)

毛澤東是我國當代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他對嶽飛也十分崇敬。這表現在下列幾件事情上:

(一)早在1938年《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就說:"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嶽飛的話。這說明毛澤東對嶽飛的軍事藝術是充分肯定的。

(二)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蘇聯。1950年1月20日,周恩來也到達莫斯科,與毛澤東一起同斯大林、維辛斯基會談。一次,毛澤東在回憶戰鬥的艱苦歲月時,說戰士們"不畏艱險,視死如歸"。翻譯費德林翻不出來,請求毛澤東把這個警句寫出來。費德林不明白"歸"的意思,還是翻不出來,他不得不請求毛澤東再加以解說。毛澤東是這樣說的:

這是十二世紀古代中國的一位著名統帥嶽飛使用過的一種說法,嶽飛以抗擊女真人入侵的軍事遠征而出名。杭州市保留著宋代這個有代表性的英雄的陵墓,這座陵墓以加害嶽飛的叛徒的下跪形象而馳名。毛澤東接著說:中國字"歸",在這裏不是通常的"回來"、"再來"的意思。在曆史上,"歸"的意思是"回到原來狀態"。雖然在中國有許多人知道嶽飛的名字,但遠不是任何一個中國人都知道這個成語的真正涵義。因此,這個成語應當這樣來理解:"藐視一切困難和痛苦,像看待自己回到原本狀態一樣看待死亡。"斯大林耐心地聽完毛澤東解釋的翻譯,略加思索後,小聲說道:"看來這是一位天才的統帥,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神和雄才大略。" 費德林:《曆史的篇章:夜間會話》,原載1988年10月23日(蘇)《真理報》,轉引自《毛澤東讀古書實錄》,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7頁。

毛澤東的這一番話可以說是他對嶽飛的總體評價。

(三)毛澤東閱讀《新唐書》卷一一三卷《徐有功傳》時,有如下眉批:

"命係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嶽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聞一多諸輩,以身殉誌,不亦偉乎!《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237頁。

從這一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毛澤東對嶽飛"以身殉誌"是充分加以肯定的。

(四)毛澤東酷愛嶽飛詩詞,他書寫過嶽飛的《滿江紅》等作品,晚年特別喜歡擊節吟誦。1975年8月中旬,他要做白內障摘除手術,他叫秘書張玉鳳播放嶽飛《滿江紅》的唱片。唱片是由上海昆劇院演員嶽美緹唱的。毛澤東聽著高亢有力的歌聲,邁著蹣跚的步子,來到手術室坐下來。

毛澤東1966年6月寫過一首"七律"《有所思》,其尾聯"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這兩句詩,顯然是化用嶽飛《滿江紅》"憑闌處瀟瀟雨歇"句意。《毛澤東與中國古今詩人》,嶽麓書社1999年版,第283-285頁。

凡此種種,說明毛澤東是肯定嶽飛、讚許和敬仰嶽飛的。毛澤東論述嶽飛的意見,將引起史學同仁的重視,指導我們更深入地從事曆史研究。

(龔延明:《嶽飛評傳》)

(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元帥於1979年為重建("文化大革命"時被毀)的嶽王廟題鎦金匾:"心昭天日"。

1983年的早春二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倡導者,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誌,複出後首次重遊西湖時,也來到了棲霞嶺下。20年過去了,這位老人的嶽廟之行依然為西湖山水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