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24日至27日,由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浙大古籍研究所、杭州嶽廟管理處、嶽飛研究會主辦召開了“紀念嶽飛誕辰900周年暨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60名專家、學者,分別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河北大學、河南大學、複旦大學、華南師大、上海師大、武漢大學、新疆大學、四川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漳州師範學院、浙江師大、浙江工業大學、杭州師範學院、浙江大學、台灣淡江大學、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韓國檀國大學、外國大學等國內外高校,有關學術團體、期刊編輯部,以及上海、天津、山東、蘇州、九江等地的研究單位,堪稱嶽飛與宋學研究史上的一次盛會。
嶽飛研究會會長、浙江大學教授龔延明在開幕詞中指出:“關於嶽飛,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永恒記憶,一個永恒的問題。" “對嶽飛的研究不可能達到絕對真理,同樣必須與時俱進。”他堅定地指出:“嶽飛精神永遠不會過時,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像嶽飛那樣具有完滿人格和高尚情操的曆史人物,並不多見……嶽飛永遠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楷模。"
日本靜岡文化藝術大學教授孫江和日本愛知縣立大學副教授黃東蘭在《嶽飛敘述、公共記憶與國族認同》論文中指出:“在漫長的中國曆史上,勇武過人、舍身取義者不計其數,而最為人們樂道的恐怕要算關羽和嶽飛了。" 1903年,留學日本的湖北籍學生發出了嶽飛為中國五千年曆史上第一民族英雄的呼聲。湖北籍學生對嶽飛的關注和日本人笹川種郎著《中國第一大偉人嶽飛》不無內在聯係。“嶽飛的冤死已經超越‘個’(嶽飛及其家族)的悲劇和記憶,超越‘族’(漢人、中國人)的悲劇和記憶,具有超越古今中外時空限製的‘類’(人類)的普遍意義。”作為人們記憶的標識--嶽飛廟辟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謂是嶽飛廟近900年曆史上又一次傳統的再創造。" “嶽飛屬於過去,嶽飛信仰永遠屬於現在。"
研討會上發言積極熱烈,與會者暢抒己見,對嶽飛是中華民族英雄共識無疑。會議收到幾十篇有分量的論文,這是近幾年來嶽飛暨宋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嶽飛後裔嶽軍、嶽誌鳳、嶽瑞霞等三人應邀出席了會議,並向會議遞交了論文,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
研究、紀念嶽飛,是為了弘揚嶽飛精神,振奮民族精神,鼓舞中華兒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今天、麵向未來,萬眾一心,奮發圖強,把我們古老而獲新生的中國建設成偉大的、繁榮的、文明的社會主義強國。
(向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