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1 / 2)

--民族英雄嶽飛的光榮稱號不容詆毀

嶽 軍

一位名人說過:什麼是偉大?偉大就是流芳百世,就是永垂不朽,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不會被歲月所塵封,反而會代代相傳,不斷震撼人心。

我們在嶽飛之前冠以偉大二字,完全是恰如其分的。八百多年來,曆朝曆代沒有人不敬佩嶽飛的偉大。對於嶽飛的偉大也沒有人會持異議,但隨著曆史的推移偉大後的定語,則常常會有所差異。有的人曾經在民族英雄嶽飛和愛國英雄嶽飛的稱謂上非常熱鬧地爭論過一番,其結果是公元2002年7月出版的《中國古代史全教案》及有關這類出版物等公然將尚未形成共識的少數人(最近網上有個調查,讚成嶽飛稱民族英雄的占98%以上)否認嶽飛是民族英雄的意見,赫然寫在書上。又引起了社會的極大的反響。

概括起來這類出版物的觀點是: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曆史上的民族戰爭。這種民族戰爭不同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是"兄弟鬩於牆,家裏打架"……基於這一觀點,我們隻把那些代表整個中華民族利益,反對外來侵略的傑出人物如戚繼光、鄭成功等稱為民族英雄,對於嶽飛、文天樣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對此本人深表遺憾。因為,曆史就是曆史,我們不能離開當時的曆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來評價曆史人物。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去苛求曆史人物的話,那得出的結論隻能是荒謬的。

研究曆史,評價曆史人物,必須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類出版物也打著"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科學地分析對待我國曆史上的民族戰爭"的幌子,但什麼才是真正的唯物史觀呢?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尊重曆史,尊重史料,要從曆史人物所處的時代出發,曆史地、辯證地進行研究,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果從今天的觀點出發,以有利於"民族團結"為借口,通過甚至篡改曆史人物的曆史背景和曆史真相,其結果不僅會貽笑大方,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嶽飛是人,是一個至今還活在人們心中的人,我們應該看到他所生活的時代是在八百多年之前。他所麵臨的是侵略者的入侵,他所看到的是故鄉被蹂躪,他所痛心的是國土一片片的淪喪……因而,他所發出的呼喚,隻能是"還我河山".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女真也好,蒙古也好、滿族也好,都是泱泱中華民族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中的一朵。可當時呢?卻是你死我活,兵戎相見!是侵略者與被侵略者之間的戰爭,是非正義戰爭與正義戰爭的較量。而並非像《中國古代史全教案》所指出的那樣:這種民族戰爭不同於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民族戰爭,是國內民族之間的戰爭。不對,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和民族鬥爭永遠聯係在一起的。看一個曆史人物是否稱得上是民族英雄,最重要的一點是看他在這場戰爭中是否站在正義一方。這一點適用於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嶽飛的抗金活動,恰恰是適應了當時漢族廣大人民反對民族壓迫的正當要求,是為了反侵略而戰。從戰爭的性質來看他所代表的正義性,是不容置疑的。

嶽飛的"還我河山"所喊出來的是人民的心聲,是被侵略者向侵略者發出的當頭棒喝,是代表正義的呼喚。實事求是地評價曆史人物,才是真正的唯物主義的曆史觀。這類曆史出版物卻用篡改曆史偷換概念的手法來達到他用"對於嶽飛、文天祥這樣的傑出人物,我們雖然也肯定他們在反對民族掠奪和民族壓迫中的作用與地位,但並不稱之為''民族英雄''"的目的,豈不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嗎!因為當時的女真,的的確確還不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清·四庫全書《欽定重訂大金國誌》不僅把金寫成"大金國"。在其《大金初興本末》中,還記載著: "……唐貞觀中羯來,中國始聞女真之名,世居混同江(即黑龍江)之東,長白山下,其山乃鴨綠水源……. "一句"中國始聞女真之名"已非常清楚地說明那時的女真還不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真理何在?正義何在?

嶽飛是偉大的民族英雄。這是中國人共識的主流。有不少女真後裔讚歎嶽飛。乾隆皇帝曾多次寫詩著文稱讚嶽飛,並親到湯陰、杭州致祭嶽飛。這充分表現他光明磊落和匡扶正義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