儉可養廉,靜以致遠
老祖宗說話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勤儉可以培養一個人廉潔的品性,即使住在茅草竹籬的家中,也有清淨趣味在其中;在靜心的狀態下能夠有所明悟,就算是鳥兒鳴叫,花開花落,都是造化生機。
過來人的故事
有個高官年事已高,遂請辭回家養老,什麼要求也沒提,隻要了塊有山有水的住所。
每日裏,不是品茗,就是釣魚,偶爾會去山中的寺廟中拜拜佛,日子清淨悠閑得很。
有從前的學生專程來看望他,見到他所住的簡陋茅舍,眉頭緊皺,說:“老師,您雖然如今已經致仕,但聲望仍在,那些人竟然就拿這樣的破茅屋打發您,實在是欺人太甚,待我回去便寫了奏折參上一參。”
老頭卻擺擺手說:“先別急著要去參誰,此事是我自己的要求,與別人無關。”
學生不解道:“老師為何要做如此要求?憑您多年的功勞,即使是向皇上要座金山銀山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何苦住在這等簡陋的住所自找苦吃呢?”
老頭哈哈笑道:“看樣子你的修養還不到家啊,我便再指點你一二吧!你看我住竹籬茅舍,便覺得我日子淒苦不堪,可是真的是‘苦’嗎?在我看來卻是其‘樂’無窮啊。儉樸的生活縱然是少了很多物質上的享受,但卻是多了很多品性上的收獲。最直白地說,儉可養廉,清淡的日子可以培養廉潔的品性。要我說,為官者都應該來過一過這種清儉的生活,如此才能振官場廉正之氣。有此正氣環身,即使身處環境再艱苦無味,也能品出清幽情趣來,並甘之如飴。你認為我所說可對?”
學生一躬到底,說:“多謝老師指點,學生明白了。”
老頭興之所至,繼續說道:“趁著你過來,我便再多說幾句吧,也不枉你我師生一場。”
學生頓首:“願聽老師教誨。”
老頭略思忖片刻,隨後朗聲道:“既然說過了儉以養廉,那麼再來說說靜中求悟吧。世間萬事萬物皆變化無端,其間道理很難一一看清,而人體悟這些道理的難易也因人而異。其實所謂的因人而異不過是各人心境不同罷了,在人所有的體態中,唯有靜心的狀態最適合領悟道理。若是能夠時時保持心靜姿態,那麼原本紛繁無比的世界就會變得完全不一樣。花亦非花,鳥亦非鳥,而皆是世間生機道理,甚至自己也不再是過去庸俗的自己了,那些以前常掛心間的煩心事也就不再太過看重了,做起事來便能達到更理想的結果。”
老頭說完便自顧自帶著釣竿釣魚去了,不理會猶在深思中的學生。
點|睛|智|慧
過慣了勤儉的生活,對於物質上的要求便少了,自然不會再去行貪妄之事,這就是儉能養廉的道理。其實,儉樸的生活並不意味著不快樂、不幸福,相反,儉樸的生活更加親近自然,更加悠閑自在。遠離了物質的包圍,反而少了許多紛紛擾擾、熙熙攘攘,淡泊中得見自我之真性情,自有一番快樂在其中。
而生活在淡泊中,心情也便寧靜下來。不為雜事所擾,則更加能夠體悟世間道理,世界頓時就變得不同,見諸物皆有其生機造化,是為“寧靜以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