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勤勤懇懇
老祖宗說話
人雖無艱難之時,要不可忘艱難之境。世雖有僥幸之事,斷不可存僥幸之心。
人即使身處順利的處境中,也不能忘記逆境的存在;世上雖然偶爾會有一些因為僥幸而得益的情況,但是卻斷然不可以懷有僥幸的心態。
過來人的故事
有一個農民,因為生活在地理位置相對重要的戰略要地,戰亂頻頻,常常要帶著一家人逃難。
這一年,朝廷與外族簽了個和平條約,高燃的戰火這才熄了下來。這個農民便獨自跟著大批難民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畢竟家中的基業田地還在這裏。
回到家後,與其他歸來的難民一樣,農民開始重新拾起鋤頭,將荒掉的田地再次開墾出來,重複著以往一輪又一輪悲哀的循環。
地很快就開墾好了,在播下種子後便開始祈禱能夠有個好收成,再就是祈禱不要再來個什麼戰亂,或者至少等收獲一次之後再亂,這樣好歹還能存下些糧食,不至於在流離失所的同時還得饑寒交迫。
也不知道是聽到了這些苦命人的祈禱還是怎麼的,這裏竟然真的沒再被戰火波及,整個朝廷的邊疆都是一副安定團結的樣子,這種情況一連持續了好幾年。
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一千來天風調雨順的日子,難民中有些人的心思便鬆動了,覺得可以將自己逃難在外的家人接回來生活了。畢竟誰都不願意常年四處漂泊,誰不渴望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呢?就這樣,一戶又一戶家庭陸陸續續地重新團圓了。
在這個落難之人紛紛歸家的大潮下,故事的這位農民主人公卻顯得十分淡定,一副無動於衷的樣子。還是每日天不亮起來,在地裏忙活一天,傍晚回家倒頭睡覺,一點要把家人接回來的意思都沒有。
和他關係不錯的朋友就對他說:“老兄啊,你看天下已經太平了,咱們過了這麼長時間的安定日子,也是時候把家裏人帶回來享福了。不能咱們在這裏吃飽了肚子,卻讓老婆孩子在外麵餓肚子啊!”
這位農民看了看好心的朋友,歎了口氣說:“誰不想啊!雖說咱們的確是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可這地方你又不是不知道,常年的戰亂之地,你就不怕剛把媳婦孩子接回來又再戰亂起來?到時候恐怕又得拖家帶口地往外跑,能跑得掉倒還算好的,就怕沒跑掉,把命給丟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