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 / 3)

述曰。此正為難。諸識既緣不離識境。無心外法。理即便無善惡二友。亦無他說正邪二法。此能聽者。或正或邪。二識決定。雲何得成。或無外境。雲何得有。能教所教。二識決定

論。非不得成

述曰。下釋妨難。此總答難。非不得成

論。頌曰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

述曰。下別答難。由能所教二人。展轉增上緣力。其能聽者。正邪二識。成決定也。或增上力。能所教者。二人之識得成決定。準前二釋

論曰。以諸有情自他相續諸識展轉為增上緣

述曰。此釋初句頌。以諸有情。他能教者。自能聽者。各各相續八種諸識。此彼展轉為增上緣。此意即顯親緣心內自所變境。名為唯識。非遮心外他有情等。外人說心緣心外法親得他人所說之法。今則不然。能所教者。展轉互為增上緣故。自識變似能教所聽。為自相續識親所緣。不能親取他所說法。為疏所緣。於義無失。此說展轉為增上緣故。成唯識說。為疏所緣故

論。隨其所應二識決定

述曰。隨其所應顯義不定。由增上緣。若近善友。聽聞正法。自相續中正識決定。若近惡友。聽聞邪法。自相續中邪識決定。或近善惡友。及由展轉為增上緣。能說法者。正邪悲愛。能聽法者。正邪智慧。二識決定。言隨所應二識決定。此由未顯

論。謂餘相續識差別故令餘相續差別識生各成決定不由外境

述曰。此即廣前增上緣義。答外所征。謂能教者。餘相續中見相分識。正邪差別。增上緣故。令能聽者。餘相續中差別見相諸識得生。能所教者二識。各各得成決定。或聽者正邪二識。各成決定。不由外境識決定成。即由自他增上緣力。識得決定。非由自他親相緣見。成決定識。故知識生不是親緣。由於外境增上緣。由我亦許有故。雖無外境。而友教亦成

論。若如夢中境雖無實而識得起覺時亦然

述曰。自下半頌。大文第五。又釋外難夢覺心無異。無造行果差失。初外人難。後論主釋。初難之中。先牒此義。後方為難。此即牒也。若覺時識。猶如夢中。境雖無實。而亦得起

論。何緣夢覺造善惡行愛非愛果當受不同

述曰。此申難也。夢時與覺。無境是同。覺時與夢。俱造眾業。何故覺行。感果苦楚。或有現報等。夢時造行。感果微劣。或無果等。如夢殺人定無現在為他報殺。若覺時殺。定為現在他人殺報。未來感果故定不同。如殺他人。淫他人等。餘一切行。其果亦爾。此外人質以問論主

論。頌曰心由睡眠壞夢覺果不同

述曰。下論主答。上句顯理。下顯不同。由在夢位。造善惡心。睡眠所壞。故夢與覺。感果不同

論。在夢位心由睡眠壞勢力羸劣覺心不爾

述曰。釋上句頌。不定四中。睡眠心所。能令有情。身分沉重。心分惛昧。在寐夢心。為此所壞。令心昧故。慮不分明。勢力羸劣。其覺時心。既無眠壞。緣境明了。勢力增強。不同夢位。其狂醉等。為緣壞心。羸劣亦爾。此但答問如夢位心

論。故所造行當受異熟勝劣不同非由外境

述曰。由夢壞心。覺時不爾。故此二位所造善惡。當受異熟。非夢果勝。夢果乃劣非由外境其果不同 外人伏問。既爾夢心。為睡所壞。覺心不爾。何不夢位。由眠所壞。其境實無覺境便有。複由此理。當果異耶 既爾汝宗覺時見色等。既是實有。夢時見色等。應例非無。見色雖複義齊。其境有無不等 或薩婆多。夢覺境俱是有。造行當果不同。何妨我義無境覺夢雖同。造行感果有別。此中難釋。返覆無窮。恐厭煩文。略示綱要。諸有智者。準此應思

論。若唯有識無身語等羊等雲何為他所殺

述曰。自下二頌。大文第六。又釋外難無境殺等無。返詰他宗失。初敘外二難。次一頌解。後一頌詰。此即初難。若唯有識。色等境無。由此便無身語業等。彼羊等雲何為他人所殺。心外法故。方今世士此難多生。達此論文。應休劣意

論。若羊等死不由他害屠者雲何得殺生罪

述曰。此第二難。心外羊等。若其死位。不由他人之所害者。世間殺羊魚等。屠者雲何可得殺生之罪。若許罪是有。即殺心外之羊。心外羊無屠者。雲何得罪。返覆二責。無所逃刑

論。頌曰由他識轉變有殺害事業如鬼等意力令他失念等

述曰。上二句頌。先以理釋。下二句頌。舉喻以成。由能殺者。為增上緣。起殺害識。轉變力故。令所殺者。有殺害已。斷命事成。故能殺者。得殺生罪。如由鬼等意念等故。令他有情。有失念等。至下當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