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所謂活埋也並非是那樣簡單的事,並不是挖個大坑將人填進去就完事,而是將人綁起來再埋入土中。不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活埋都是最麻煩的處死方式。

1995年10月下旬,考古人員對長平之戰的遺址開始了發掘活動。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屍骨坑的出現,考古人員發現,在許多屍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跡,還有的僅有軀幹而無頭顱,另外,還發現了射進人的胯骨中的短箭頭。這些均說明這些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據史載,白起臨死時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之,是足以死。”如果隻是一般的殺降,白起是不會心中有愧的,他是愧在“詐”上。

至於使了什麼“詐”,曆史沒有記載。這兩者足以表明,所謂“坑殺”並不是活埋,而是白起以欺騙的手段令趙國降兵放下武器,再以武器亂殺一通,最後無論死活皆推至坑中掩埋。

消失在東方的古羅馬軍團

曆史放映

軍人的命運總是與戰爭聯係在一起,背井離鄉,四處征伐,就是他們共同的宿命。2000多年以前,一支羅馬軍團的殘餘力量在東征失敗後消失在中國境內,從此下落不明……

離奇的消失

公元前53年5月,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全力投入到入侵東方安息帝國的戰鬥中。他親率羅馬遠征軍7個兵團4萬餘人,渡過幼發拉底河,乘勝追擊安息帝國騎兵。豈知,這是安息軍隊的誘敵深入之計,他們把羅馬大軍引入荒無人煙的草原,使其陷進安息人巧妙設計的包圍圈中。一場混戰之後,主帥克拉蘇在亂軍之中被殺,羅馬軍團損失慘重,2萬人戰死,1萬人被俘。隻有一支由克拉蘇之子普布利烏斯率領的殘餘部隊衝出了安息人的包圍圈,他們輾轉東行,幾經周折,在公元前36年前後,消失在中國境內。失蹤的羅馬軍團去了哪裏,人們不得而知。

2000年之後,位於河西走廊東端的甘肅省永昌縣的者來寨村,人們隨處可見一些外貌特征明顯有別於傳統中國人的村民。他們個子高大,眼窩深陷,大鼻子,綠眼睛,淺色頭發,皮膚泛紅,看上去儼然就是中國人口中所說的“老外”。

然而,他們確實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是持有如假包換的中國籍身份證的中國公民。他們很少出外做事,隻因害怕被別人議論,即使外出打工,也定會將頭發染成黑色。

這群與眾不同的中國人擁有一些奇特的風俗。如他們在安葬死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他們對牛十分崇尚,極好把公牛趕到一起,想辦法令其角鬥。者來寨村的奇特現象引起了學者和科學家們的關注,他們或研究曆史文獻,或親自來到當地進行實地了解,期望能解開其中的奧秘。

此外,所謂活埋也並非是那樣簡單的事,並不是挖個大坑將人填進去就完事,而是將人綁起來再埋入土中。不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現代,活埋都是最麻煩的處死方式。

1995年10月下旬,考古人員對長平之戰的遺址開始了發掘活動。隨著一個又一個的屍骨坑的出現,考古人員發現,在許多屍骨上有遭砍、射的痕跡,還有的僅有軀幹而無頭顱,另外,還發現了射進人的胯骨中的短箭頭。這些均說明這些趙國士兵都是被殺死後掩埋的。據史載,白起臨死時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我詐而盡??之,是足以死。”如果隻是一般的殺降,白起是不會心中有愧的,他是愧在“詐”上。

至於使了什麼“詐”,曆史沒有記載。這兩者足以表明,所謂“坑殺”並不是活埋,而是白起以欺騙的手段令趙國降兵放下武器,再以武器亂殺一通,最後無論死活皆推至坑中掩埋。

消失在東方的古羅馬軍團

曆史放映

軍人的命運總是與戰爭聯係在一起,背井離鄉,四處征伐,就是他們共同的宿命。2000多年以前,一支羅馬軍團的殘餘力量在東征失敗後消失在中國境內,從此下落不明……

離奇的消失

公元前53年5月,羅馬“前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全力投入到入侵東方安息帝國的戰鬥中。他親率羅馬遠征軍7個兵團4萬餘人,渡過幼發拉底河,乘勝追擊安息帝國騎兵。豈知,這是安息軍隊的誘敵深入之計,他們把羅馬大軍引入荒無人煙的草原,使其陷進安息人巧妙設計的包圍圈中。一場混戰之後,主帥克拉蘇在亂軍之中被殺,羅馬軍團損失慘重,2萬人戰死,1萬人被俘。隻有一支由克拉蘇之子普布利烏斯率領的殘餘部隊衝出了安息人的包圍圈,他們輾轉東行,幾經周折,在公元前36年前後,消失在中國境內。失蹤的羅馬軍團去了哪裏,人們不得而知。

2000年之後,位於河西走廊東端的甘肅省永昌縣的者來寨村,人們隨處可見一些外貌特征明顯有別於傳統中國人的村民。他們個子高大,眼窩深陷,大鼻子,綠眼睛,淺色頭發,皮膚泛紅,看上去儼然就是中國人口中所說的“老外”。

然而,他們確實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是持有如假包換的中國籍身份證的中國公民。他們很少出外做事,隻因害怕被別人議論,即使外出打工,也定會將頭發染成黑色。

這群與眾不同的中國人擁有一些奇特的風俗。如他們在安葬死者時,不論地形如何,一律頭朝西方。他們對牛十分崇尚,極好把公牛趕到一起,想辦法令其角鬥。者來寨村的奇特現象引起了學者和科學家們的關注,他們或研究曆史文獻,或親自來到當地進行實地了解,期望能解開其中的奧秘。

古羅馬軍團的後裔

最早對此進行研究的是英國曆史學家德效謙教授,早在1955年他便在他的《古代中國的羅馬城》一書中指出:公元前53年,遭安息軍擊敗的羅馬軍殘部,東逃到中國,在第二年被漢王朝西域副校尉陳湯俘獲,將他們安置在“驪”(漢代人對羅馬帝國或羅馬人的稱謂,又稱)。對此,曆史學者在古代文獻中找到了支撐的論據。《漢書·陳湯傳》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