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露底(2 / 2)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來,如果對方是個謹慎的人,那麼你反倒會嚇著了他,因為他懷疑你這麼坦誠是另有目的的。如果是這樣,你可能會弄巧成拙,因而斷送了有可能發展的情誼。

因此,與其把心一下子掏出來,不如慢慢觀察對方,待有了了解之後再掏真心。你可以不虛偽,坦坦蕩蕩,但絕不可把感情放進去,要留些空間用來思考、緩衝,那麼一切就好辦了。

一位牙病患者坐在牙科醫生的椅子上時,他總是盡量地張大嘴巴。但是在做人處世中,即使是一個最簡單的事情也得深思熟慮。要養成習慣,在你張開自己的嘴巴之前,要盡量了解其他人的觀點。這當然要花費一點精力,但為了取得好的結果,是值得去努力的。

但也許有人會說,人在社會中必須交際,而交際就必須說話,而你總是懷疑這個、防備那個,做個“裝在套子裏的人”,又怎麼能廣交朋友多鋪路呢?還有,人既是理性的人,又是情感的人,又怎能不向別人傾訴呢?這種問題就需要由自己來正確把握了。人在交際中,可說三分話,可試探性地交心,以有備無患的姿態開放心懷,這樣,才有可能在交際中掌握主動,左右逢源,而光憑老實認真是走不通的。人在滿懷喜悅或滿腔憂愁的時候,總是想找一個可以傾訴的朋友宣泄一下。人們可以在傾訴中發泄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在傾訴中整理自己的思緒,審視自己的行為。通常人們需要一個安靜、理智的傾訴對象,需要他同情和沉穩的目光。如果人們的傾訴被一次次地打斷,那麼他的傾訴心理就得不到滿足。美國的女企業家瑪麗曾說,這種藝術的首要原則,就是你全神貫注地聽取對方的談話內容;其次,當別人請教你的時候,你最好的回答就是:你看怎麼辦?她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公司裏的一位美容師來向她傾訴自己婚姻的不幸,並問她,自己是否應提出離婚,由於瑪麗並不熟悉她的家庭,不可能為她拿主意,隻好在美容師每次問她的時候,就反問一遍:“你看應該怎麼辦?”她每問一次,美容師就認真地考慮一下,然後說出自己應該如何如何。第二天,瑪麗就收到了美容師的鮮花和感謝信。一年以後,瑪麗又收到了她的信,說他們的婚姻已十分美滿,感謝瑪麗為他們出的好主意。

事實上瑪麗什麼主意也沒有出,隻是以足夠的耐心和沉靜的態度感染了當事者,讓她能夠從非理智的情境轉換到理智情境,像思考別人的事那樣思考自己的事,從而尋找出適合於她自己的解決方法,這就是聆聽的魅力所在。

如果你采取相反的辦法會怎樣?告訴她趁早離婚?恐怕轉身人家老公就找上門來跟你論個長短。如果你摸不準自己的話會不會成為別人的把柄,甚至是否會被當做一個小秘密傳播開去,那就說話時別把話說透、說滿。話說三分才會給自己留有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