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來,法國麵臨的種種問題非政黨體製所能解決,國家處在災難狀態中。上一次,國家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曾賦予我重任,領導全國救亡圖存。今天,當國家再次麵臨考驗時,它一定知道我已經作好了接管共和國權力的準備。”
戴高樂首先獲得軍隊的支持,國民議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全權,並委托他製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了議會和政府,掌握了全部的權力。9月,法國以全民公決的方式通過新憲法。1958年10月5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宣告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為共和國的總統。
新憲法的特點是擴大了總統的權力,總統不僅是禮儀性的國家元首,而且是三軍統帥,擁有通常的行政職能,被賦予廣泛的任命權。1962年,戴高樂借打擊“秘密軍事組織”恐怖活動之機,通過全民公決修改憲法,使總統改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從而避免受議會控製,進一步提高了總統的地位和威信,為法國的長期穩定提供了一個可靠的保證。在他執政的十多年裏,法國政局一直十分穩定。
隨著亞非民族解放運動的風起雲湧,法屬殖民地阿爾及利亞要求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法國軍隊早已陷入了阿爾及利亞的戰爭泥潭。戴高樂決心甩掉包袱,他準備讓阿爾及利亞在符合法國利益的情況下獨立。1959年9月,戴高樂宣布阿爾及利亞人享有自決權。1962年3月18日,隨著《埃維昂協議》的簽訂,通過在法國和阿爾及利亞同時舉行全民公決的形式,阿爾及利亞獲得了獨立。曠日持久的殖民戰爭終告結束。雖然戴高樂為了甩掉發展過程中的包袱,才促使阿爾及利亞獨立,但這項措施依然引起軍隊中的一些極端分子的不滿,他們甚至實施了針對戴高樂的數起謀殺行動。戴高樂不顧個人安危帶領法國走出困境的勇氣,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敬和支持。
戴高樂主義
在法國曆史上,戴高樂是一位與拿破侖一樣充滿傳奇的偉大人物。拿破侖的偉大是他給後人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拿破侖法典》,戴高樂則為法國留下了“戴高樂主義”,這是時至今日依然為法國人所奉行的政治遺產。
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戴高樂製定了法國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他所執行的一係列政策被稱為“戴高樂主義”。具體包括發展法國獨立的核力量;退出北約軍事組織;緩和同東方的關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製定一個擺脫美國控製的泛歐洲外交政策,等等。戴高樂主義的本質可以算得上是法蘭西的民族主義,體現了民族主義以及集權主義的思想。戴高樂想借此謀求法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獨立自主和世界大國地位。
在核武器時代,擁有獨立的核力量才意味著真正的大國地位。
“12年來,法國麵臨的種種問題非政黨體製所能解決,國家處在災難狀態中。上一次,國家在危急存亡的關頭曾賦予我重任,領導全國救亡圖存。今天,當國家再次麵臨考驗時,它一定知道我已經作好了接管共和國權力的準備。”
戴高樂首先獲得軍隊的支持,國民議會被迫授予戴高樂全權,並委托他製定新憲法。戴高樂接管了議會和政府,掌握了全部的權力。9月,法國以全民公決的方式通過新憲法。1958年10月5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宣告成立。12月,戴高樂當選為共和國的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