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打他嶽父的小報告。給事中鄭雲逵原本是李晟的行軍司馬,鄭雲逵在李晟幕中時曾有事情沒辦好被李晟罵過,此後李晟對他相當冷淡,基本上不再理睬這個人。張延賞入朝為相後,將鬱鬱不得誌的鄭雲逵舉薦到中央的門下省擔任起居郎,不久又把他提拔為給事中,想當然鄭雲逵到中央後絕對沒少打李晟的報告。
李晟雖然是個武將,城府卻比許多文人還深,如今終於遇到了對頭,張延賞有意無意的經常在朝堂上批評指責於他,他的女婿張玉和給事中鄭雲逵還跟著幫腔,三人一唱一和。自古眾口爍金積毀銷骨,雖然都隻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可壞話說多了,一天天積累下來,實在難以保證他李晟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還能像當初一樣光輝。
李晟被逼無奈,隻好使用苦肉計,他把李家子弟都送到長安居住,又上奏皇帝承認自己無能並要削發為僧。皇帝當然不可能同意,李晟從鳳翔入朝,自稱年紀大了,腿腳不靈,不堪再當重任,請求皇帝讓他回京休養。皇帝也是聰明人,知道李晟的病跟張延賞有關,他就下了一紙詔書,讓另一位宰相韓滉和剛剛入朝的宣武節度使劉洽設法解開張延賞和李晟的心結。
韓滉、劉洽大擺宴席邀請李晟和張延賞赴宴。席間,李晟和張延賞都很不自在,韓滉講起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請兩位大臣效法古人放下私怨共同為國家服務。
有韓滉出麵,李晟就坡下驢笑逐顏開道:“當初本來就是李晟的不是,隻是李晟愛麵子,又正在氣頭上,一時出言莽撞,得罪了張相公,當時就後悔了。隻是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收也收不回來。如今李晟與張相公都位極人臣,一言一行舉足輕重,當然不能再意氣用事了。張相公,李晟這廂給您賠罪了。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張相公就不要再記著李晟的過錯啦。”
張延賞趕緊站起來道:“李令公快別說了,當年之事,延賞也有不是之處,我也要請令公多多包涵呢。”
韓滉大笑道:“好,好,我敬二位一杯,喝了這杯酒,以前的是非恩怨一筆勾銷,從此大家結為兄弟同心同德輔佐當今聖上。”
是非恩怨一筆勾銷隻是韓滉一廂情願的想法,歡飲過後,張延賞雖然見了結拜兄弟李晟不再擺著張臭臉,可李晟還是很不安,憑他的直覺,張延賞並沒有因為韓滉和劉洽的斡旋而原諒他,張相公隻是把怨恨從臉上搬到肚裏去罷了,李晟不多久就證實了自己的猜疑。
為了徹底跟張延賞冰釋前嫌,李晟想把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張延賞的兒子,李晟托人去張延賞家提親,張延賞想都不想就拒絕了。李晟知道張延賞還記著舊怨呢,他隻有無可奈何感歎道:“武夫性情爽快,倘若酒席上承諾不記仇,一杯酒下肚,恩怨就隨之化解了。文士小肚雞腸,表麵上雖然和好,心裏依然記仇如故。張相公不願許婚,這不是還記著當年的仇嗎?得罪了這樣的人,我李晟能不怕嗎?”
貞元二年,吐番宰相尚結讚用反間計誣陷李晟跟吐番勾結,張延賞明知李晟是被尚結讚陷害的,他依然奏請皇帝罷掉李晟的兵權。張延賞罷免李晟後拚命支持馬燧,力主跟吐番結盟,結果吐番人不守信用,平涼川劫盟,渾瑊差點成為吐番的階下囚。張延賞慚愧無比驚怒交加,可是大錯已經犯下了,追悔莫極的他因此急火攻心,竟至臥病不起。
大唐王朝幾經動亂後,設了許多官位安置功臣,造成無數冗官,自古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官員雖多,辦事效率反倒低得要命,張延賞在任荊南、劍南節度使期間就一直施行精簡官員的政策,而且頗有成效。調到中央出任宰相後,張延賞繼續推行他的精簡官員政策,結果得罪了無數官員,許多被觸犯利益的家夥拚命毀謗張延賞。平涼川劫盟事件發生後,張延賞幾乎成為眾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