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腎病的飲食調養主原則(1 / 1)

飲食是供給機體營養物質的源泉,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條件,而飲食不當又是致病因素之一,因而合理適度的飲食可以增進健康,加速疾病的痊愈。根據腎髒病患者的特點,其飲食調養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 蛋白質的攝入量

對於慢性腎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製蛋白質的攝入量,這樣可減少血中的氮質滯留,減輕腎髒的負擔,從而延緩慢性腎功能衰竭的進程。一般主張攝入蛋白質每日0.4~0.6 克br千克體重,應選用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牛奶、瘦肉等動物蛋白,其中含必需氨基酸較高,而且在體內分解後產生的含氮物質較少,植物蛋白質如豆製品、玉米、麵粉、大米等含必需氨基酸較少,非必需氨基酸較多,生物效價低,故稱為“低質蛋白”,應予適當限量。對於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蛋白質攝入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既不可嚴格控製蛋白質攝入量,又不可過分強調高蛋白飲食,因為血漿蛋白持續低下可使抵抗力下降,易發感染,水腫反複,加重病情,而高蛋白飲食可引起腎小球的高濾過,久之則促進腎小球硬化。目前主張腎功能正常的腎病綜合征患者,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以1 克br千克體重為宜,而且要以優質蛋白質為主。

2. 鹽的攝入量

如果腎髒病患者沒有水腫或高血壓的情況不必限鹽,可與正常人一樣每日進鹽10 克,限製鹽的攝入量主要針對水腫和高血壓的患者,因為不限製鹽可加重水鈉瀦留,使水腫難以消退,引起血壓升高。一般每天,控製鹽在2~3 克,尿少,血鉀升高者應限製鉀鹽攝入量。

3. 水的攝入量

腎髒病患者如果沒有尿少水腫的情況是不需控製水的攝入量的,水腫的患者主要應根據尿量及水腫的程度來掌握水的攝入量,一般而言,若水腫明顯時,除進食以外,水的攝入量最好限製在500~800 毫升br日。患尿路感染之後,為避免和減少細菌在尿路停留與繁殖,患者應多飲水,勤排尿,以達到經常衝洗膀胱和尿道的目的。尿路結石的患者也應大量飲水,因為尿量減少是尿路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飲水可以衝淡尿晶體濃度,避免尿液過度濃縮,減少沉澱機會,一般要求每日飲水2 400~3 000 毫升,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 000~2 400 毫升以上。尿量增多可促使小結石排出,同時尿稀釋也可延緩結石增長的速度和避免手術後結石的再發。

腎病患者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及海腥發物,如鵝、公雞、豬頭肉、帶魚、黃魚等,忌食煎炸食物,戒除煙酒,浮腫明顯者宜多食蘿卜、冬瓜、西瓜、黑豆、絲瓜等,兼見血尿者,宜食蓮藕、白茅根、花生、茄子;伴高血壓者宜食芹菜、菠菜、木耳、豆芽、玉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