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跨越體裁的藩籬(1 / 3)

1.《波洛聖誕探案記》——比密室更不可能的是凶手

克裏斯蒂並非是描寫“密室謀殺”最著名的作者。她欣賞的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的《黃屋奇案》就是繼《莫格街謀殺案》之後優秀的“密室殺人”作品。美國作家約翰·狄克森·卡爾可謂是把“密室殺人”的模式發揮到極致的作者,他先後創造了五十多種不同的密室,被譽為“密室推理之王”。

雖然克裏斯蒂並不以密室故事見長,但她的優秀作品《古墓之謎》和《波洛聖誕探案記》就呈現了兩種不同的密室殺人手法。克裏斯蒂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在寫密室故事時,往往並不像其他作家那樣把主要筆墨放在密室的不可能以及謎底揭曉後呈現出的精彩詭計上。傳統密室殺人案的關鍵往往出現在鑰匙、時間甚至自殺的偽裝上,而《波洛聖誕探案記》中的密室,卻與凶手的身份息息相關。

故事乍看起來非常像傳統的密室殺人事件:富有的老先生西米恩·李晚上八點接待了一位來捐款的警官之後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裏。九點一刻時,房間傳來了一聲駭人的尖叫。家中的眾人匆忙趕到現場,然而門緊緊鎖上了。門被強行撞開後,一幅恐怖的畫麵呈現在麵前:家具四處散落,鮮血滿地,李先生被割喉而死,而凶手不見蹤影。這時去而複返的警官開始調查案件,而證據似乎表明,在場的各位李先生的親友都有作案的可能。

在大偵探波洛的“灰色細胞”的分析下,真相最終大白:在房門鎖上時死者早已去世。後來的尖叫、打鬥場麵甚至鮮血,都是凶手布下的假象,以製造一個虛假的死亡時間和不在場證據。單純從密室設計的精彩程度而言,這部作品並非絕對上乘之作。克裏斯蒂的過人之處在於這個案子的關鍵在於作案動機,而不是手段。波洛最後發現事件的真相是通過對凶手身份的認定:負責辦案的警官薩格登警司是死者西米恩·李的私生子,他進入警察隊伍就是為了方便對狠心拋棄自己和母親的親生父親複仇。薩格登的雙重身份決定了案件的走向:他可以不被懷疑地與死者單獨見麵;他有著豐富的經驗用專業用具來布置偽裝的現場;他可以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方便地隱藏線索或誤導偵查。

克裏斯蒂的密室所揭秘的並非是高超的殺人技巧或者離奇的推理過程,而是小說中一直在強調的人性的複雜。克裏斯蒂的密室殺人案件不僅融入了“不可能的凶手”的另一種偵探小說模式,更深刻探討了有關家庭倫理和職業倫理的社會問題。

2.《ABC謀殺案》——全景式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斷案的開山之作《你就是殺人凶手》中涉及的心理分析很簡單:“當時他臉上那種惡魔似的表情雖說轉瞬即逝,但確實我深信他揚言的報複隻要有可能便會嚴厲地施行”。案中的偵探基於一向以慷慨大度、友善熱情為人所知的古德費洛先生臉上偶爾流露出的凶惡表情,斷定他就是凶手,這一描寫雖然起到了使讀者歎為觀止的效果,但是未免也有點過於武斷。

1.《波洛聖誕探案記》——比密室更不可能的是凶手

克裏斯蒂並非是描寫“密室謀殺”最著名的作者。她欣賞的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的《黃屋奇案》就是繼《莫格街謀殺案》之後優秀的“密室殺人”作品。美國作家約翰·狄克森·卡爾可謂是把“密室殺人”的模式發揮到極致的作者,他先後創造了五十多種不同的密室,被譽為“密室推理之王”。

雖然克裏斯蒂並不以密室故事見長,但她的優秀作品《古墓之謎》和《波洛聖誕探案記》就呈現了兩種不同的密室殺人手法。克裏斯蒂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在寫密室故事時,往往並不像其他作家那樣把主要筆墨放在密室的不可能以及謎底揭曉後呈現出的精彩詭計上。傳統密室殺人案的關鍵往往出現在鑰匙、時間甚至自殺的偽裝上,而《波洛聖誕探案記》中的密室,卻與凶手的身份息息相關。

故事乍看起來非常像傳統的密室殺人事件:富有的老先生西米恩·李晚上八點接待了一位來捐款的警官之後把自己關在了房間裏。九點一刻時,房間傳來了一聲駭人的尖叫。家中的眾人匆忙趕到現場,然而門緊緊鎖上了。門被強行撞開後,一幅恐怖的畫麵呈現在麵前:家具四處散落,鮮血滿地,李先生被割喉而死,而凶手不見蹤影。這時去而複返的警官開始調查案件,而證據似乎表明,在場的各位李先生的親友都有作案的可能。

在大偵探波洛的“灰色細胞”的分析下,真相最終大白:在房門鎖上時死者早已去世。後來的尖叫、打鬥場麵甚至鮮血,都是凶手布下的假象,以製造一個虛假的死亡時間和不在場證據。單純從密室設計的精彩程度而言,這部作品並非絕對上乘之作。克裏斯蒂的過人之處在於這個案子的關鍵在於作案動機,而不是手段。波洛最後發現事件的真相是通過對凶手身份的認定:負責辦案的警官薩格登警司是死者西米恩·李的私生子,他進入警察隊伍就是為了方便對狠心拋棄自己和母親的親生父親複仇。薩格登的雙重身份決定了案件的走向:他可以不被懷疑地與死者單獨見麵;他有著豐富的經驗用專業用具來布置偽裝的現場;他可以在案件偵破過程中方便地隱藏線索或誤導偵查。

克裏斯蒂的密室所揭秘的並非是高超的殺人技巧或者離奇的推理過程,而是小說中一直在強調的人性的複雜。克裏斯蒂的密室殺人案件不僅融入了“不可能的凶手”的另一種偵探小說模式,更深刻探討了有關家庭倫理和職業倫理的社會問題。

2.《ABC謀殺案》——全景式的心理分析

心理分析斷案的開山之作《你就是殺人凶手》中涉及的心理分析很簡單:“當時他臉上那種惡魔似的表情雖說轉瞬即逝,但確實我深信他揚言的報複隻要有可能便會嚴厲地施行”。案中的偵探基於一向以慷慨大度、友善熱情為人所知的古德費洛先生臉上偶爾流露出的凶惡表情,斷定他就是凶手,這一描寫雖然起到了使讀者歎為觀止的效果,但是未免也有點過於武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