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1 / 3)

,深明大義。她下山之時,黎山聖母曾對她言講,突厥王無故興兵,是自取敗亡之道;大唐朝興義師出兵西征,名正言順,要她想辦法勸說老都督投奔大唐,讓出寒江關。現如今樊洪已死,樊梨花就是寒江關之主,我們出兵以來,勞師糜餉,受阻於寒江關,時過半載,上不能慰天子,下不能告黎民,你若與樊小姐結為夫婦,不但說遵從師命,也了結了為父的心願,而且還能夠得下一座關城,你也算立下大功一件,象這樣的好事到哪兒去找?你若要推三阻四,橫生枝節,觸惱了樊小姐,她必然嚴守寒江,與我軍為敵,到那時,你就成了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人了。”

“爹爹,不是孩兒鬥膽駁您的話。依孩兒之見,兩軍交戰,攻城掠地,靠的是謀略、軍威,靠的是真殺實戰,若以兒女之情,來奪人家的關城,恐怕這事傳揚出去,與您老臉上也沒有多大光彩吧!我薛丁山寧願跨馬征殺,效命疆場,以能耐為國立功,決不幹那種憑兒女感情騙取關城的醜事!”

薛丁山這幾句話,可把老元帥給氣昏了,隻見他渾身栗抖,麵容更色,“啪”地一拍帥案,高聲喝斥:“好你個薛丁山,為子不依父母之命,為徒不從師父之言,為將不遵元帥之令,為夫不念相互恩情。領兵上陣不能克敵得勝,不講謀略唯知一意孤行,惡語傷人,咆哮帥帳,本帥留你,還有何用!刀斧手,把薛丁山推出帳外,開刀問斬!”“啪”的一聲,一支大令摔在帳下。

兩旁邊刀斧手一聲答應,如狼似虎往上一闖,打掉頭巾,脫去白袍,抹肩頭攏二臂捆了個結結實實。兩個彪形大漢左右一架,把薛丁山拉出了帳外,往樁橛之上一綁,四個刀斧手身披大紅,懷抱鬼頭刀,兩邊站立,單等監斬官一到就要行刑。眼見得薛丁山是性命難保。

要知何人前來搭救,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回 寒江關歸順大唐 青龍山困住唐軍

薛丁山大鬧帥帳,觸怒了元帥,被刀斧手捆綁在法標之上,單等監斬官一到,就要行刑。正在這時候,隻聽有人高聲喝喊:“請元帥刀下留人,末將有話要說。”

薛元帥定睛一看,說話者不是旁人,乃是副先鋒薑須薑臘亭。他把臉一沉:“薑將軍,剛才這件事,是你親眼所見,非是本帥不近人情,而是這個畜牲太狂傲了,眾將都要象他這樣,軍紀還要不要?難道說你要為他講情不成?”

“元帥,末將也不全是為薛丁山講情,是為您著想啊。”

“此話怎講?”

“元帥請想:我們出兵已近兩載,僅在這寒江關就停了半年有餘。元帥,您為何不指揮大軍,過寒江關繼續西進,逗留在這兒幹什麼呀?”

“薑將軍,你不是明知故問嘛!寒江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況且有數萬精兵,在此駐守,我軍久戰不下,無法過關哪。”

“那麼您要殺了薛丁山,這寒江關不是更難過去了嗎?”

“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常言說,鑼鼓聽音兒,聽話聽聲兒,薑須這麼一聽,嗬,元帥的腔調變得柔和了,不再那麼咬牙切齒地,看來這事能行。他也改了腔調,不稱元帥稱伯父:“我說薛伯父,要依侄兒之見嘛,您放回我丁山哥,叫他應下樊小姐這門親事,小姐一高興,這寒江關不就是我們的了!”

“嗐!賢侄啊,伯父何嚐不是這樣想啊,可就是丁山不幹哪!”

“那倒不一定。隻要把理講透,我看他會同意的。這樣辦行不行,讓我到外麵去問問丁山哥,他要能回心轉意呢,就放他回來,要還是固執己見,您就喀嚓一下把他給殺了。伯父您看如何?”

“行啊,你就去問問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