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節(2 / 3)

眾將又是一聲歡呼。

薛丁山說:“爹爹,讓我與樊小姐定親,兒我同意,隻是眼下還不能成親。”

“卻是為何?”

“爹爹請想,樊老都督不幸亡故,剛過七天,如果與樊小姐拜堂成親,是不是與大禮有點不合?”

薛仁貴一聽,這小子倒會占理呀!隻好對樊梨花說道:“樊小姐,你以為如何?”

樊梨花一想,眼下拜堂成親,是有點不太合適。況且薛丁山雖是口頭上答應了,到底內心如何,還不知道,就等上三月五月,如果沒有反複,再成親不遲。主意打定,便對薛元帥說道:“少帥言之有理,就這麼辦吧。”

一切都談妥了。樊梨花要告辭回城,薛元帥帶領滿營眾將,吹吹打打,把樊梨花送出轅門。

樊梨花回城之後,把進唐營的經過與沈三多講說了一遍。沈三多完全同意。兩個人一合計,決定馬上行動,當下由沈三多派出親信將領,帶領三千名軍兵,護衛好帥府,然後擊鼓聚將。樊梨花當眾宣布:寒江關兵微將寡,難以抵擋大唐的攻擊,與其惡殺苦戰,傷亡士卒,禍亂百姓,不如開城獻關,投降大唐。所有軍兵將領,願降者留下,願去者自便。眾將一看,老都督已然亡故,城中就是樊梨花和沈三多做主,帥府周圍又都是他們的親信,料想反對必然無益,就沒有提出異議。有的偷偷走了,有的順水推舟,表示願降大唐。消息傳出,寒江關百姓以手加額,謝天謝地,軍兵可亂了套了。八卦仙和飛空僧帶來的人馬大部散去,寒江關的原有人馬也走了數千。等混亂過後,清點人馬,還剩三萬有餘。

第三天,薛元帥在眾將陪同下進入寒江城。沈三多代表寒江關辦理了移交手續,薛元帥就命他輔佐樊梨花在這兒駐守,然後傳下令箭,城裏城外的軍兵,一律停止操演三天,分酒分肉,大肆慶賀。唐營的軍兵在寒江關前停留了多日,這一次兵不血刃,得了寒江,誰不高興啊,全軍歡呼雀躍,無不稱讚樊小姐深明大義,立了大功。

歇息過後,薛仁貴升坐帥堂,分兵派將,把全軍分為五路人馬,改派周青為後隊,薛丁山、薑臘亭為正副先鋒。然後炮響三聲,拔隊起營。樊梨花、沈三多一直把薛元帥送出十裏之外,薛元帥又勉勵了一番,二人才轉回寒江。

大唐的人馬離開了寒江,浩浩蕩蕩,往前進發,但隻見:旌旗飄蕩迎風展,氣勢磅礴貫長虹。三軍跳躍如猛虎,戰馬長嘯似蛟龍。波濤滾滾湧巨浪,風雷陣陣貫長空。萬馬奔騰狂飆起,氣吞山河鬼神驚。降龍伏虎百勝將,摧枯拉朽唐家兵。:-)思:-)兔:-)在:-)線:-)閱:-)讀:-)

閃目觀:馬步三軍分十隊,貔貅勁旅真威風。頭層藤牌遮飛箭,二層長槍擺幾重。三層鋼叉挑日月,四層錘鐧放光明。五層車輪宣花斧,六層畫戟擺紅纓。七層寶劍寒光閃,八層彎刀纏紅絨,九層齊眉熟銅棍,十層飛抓起在空。十麵埋伏百員將,九九彎弓射大鵬。八卦擺定生死陣,七星旗上繡金龍。六裏長槍如怪蟒,五花戰袍黃綠青。四蹄踏飛路旁土,三軍報事來回行。兩麵門旗分左右,一杆大纛在正中。認軍旗下白龍馬,馬上穩坐大元戎。

唐營的官兵浩浩蕩蕩,向西進發。這一天來到了青龍山。這座山方圓四十裏,正中一條大道,直通白虎關。經過探子哨探,山內並無一兵一卒,薛丁山把大槍一擺,就進了山穀。隨後大隊人馬也全進來了。人馬剛剛進入青龍山,就聽背後“咚!咚!咚!”前麵穀口“轟隆隆”,一陣陣大炮響亮,接著山頭上,樹林裏,閃出了無數的番兵番將,把前後穀口堵死,大唐的人馬被困在了山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