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1 / 3)

這不是我家小姐嗎?你這幾天到哪兒去了?讓我們找得好苦啊。”

李治見沈三多這麼一說,知道這位村姑確是樊梨花無疑了。他坐在桌案後邊仔仔細細打量一番,不住點頭稱讚,父皇真有眼力,樊梨花稱得起是大唐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啊。我要能把她帶到兩軍陣,還不是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嘛!看來奏凱還朝,是指日可待呀。怎樣才能使她一心一意為國家出力呢?嗯,有了,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先封她高官,再想法讓她與薛丁山完婚,不怕樊梨花不為我用。想到此他一聲說道:“樊小姐,你剛才狀告薛丁山那幾條大罪,本王必然要秉公而斷,決不會顧及情麵,輕饒丁山。不過我要問你一句,不知樊小姐還肯不肯到前敵為國出力?”

“啟稟千歲,我樊梨花自投唐之日起,就是大唐朝的子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隻要軍中有用我之處,我願隨時奔赴前敵。”

“好好好,樊小姐真是襟懷寬闊,氣度不凡哪,受了那麼大的委屈,仍能把個人恩怨置之度外,實在令人敬佩啊!你以前屢敗強敵,功勞齊天,不能抿滅呀。論功行賞,我先封你為威寧侯,待凱旋回京,我一定奏明父皇,重重加封於你。本王代聖駕征討突厥,明日就要奔赴前敵,我給你留下一萬人馬,連同寒江關的軍兵,都歸你一人操練,待前敵緊急之時,再派人前來相請。”

“謝過千歲大恩。樊梨花必當盡心竭力,以報國家。”

“威寧侯,本王還有句話要問你,對薛丁山怎麼辦?當然了,他犯的那些條款,條條都是不赦之罪呀。不過我還希望你們倆能以和好。威寧侯,你能寬恕他嗎?”

樊梨花就等著太子問這句話呢。至於封不封官,帶不帶兵,都在其次,最主要的還是薛丁山啊。在那個封建時代,女子的本領再大,也得依附在男人身上,婦女的地位低下呀。太子真要喀嚓一刀把薛丁山給殺了,可怎麼辦?到這會兒她又後悔剛才的話有點過頭了。現在見太子問到她的心願,倒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樊梨花滿麵羞澀,欲言又止,最後說道:“梨花聽從千歲吩咐,您讓我怎麼辦我就怎麼辦。”

李治高興地道:“那好吧,我讓他親到寒江,向你賠禮認錯,你看如何?”

樊梨花一想,我不能隻顧害羞,錯過機會呀,若不提些條件,叫薛丁山吃吃苦頭,胸中這口惡氣到哪兒出呢?日後他再要反複怎麼辦?想到此她把頭一仰說道:“承千歲關注,梨花有下情回稟。隻因薛丁山反複無常,多次侮辱於我,並且親筆寫下了休書,他要想與我和好,倒也不難,隻是得應下三條。第一,要青衣小帽,步下寒江;第二,要在寒江關拜天地入洞房,入贅樊家;第三,到我爹娘的墓上掃墳祭祖。他如果能以應下這三條,我可以拋棄前嫌,與他重歸於好;如其不然,便隻有分道揚鑣了。”

太子聽罷,連連點頭:“威寧侯,你提這些條件,本王全答應了。我此番到在前敵,就以太子的身份,命令薛丁山步下寒江,向你賠情道歉,並入贅樊府。如果他不肯答應這些條件,就不準他再進連營。”

沈三多見諸事已經談完,心裏無比高興,笑著對樊梨花說道:“小姐,此事有太子做主,諒那薛丁山決不敢再任性了。你是不是換一下衣服,以便設宴招待千歲呀。”

樊梨花點頭同意,起身離座,告別了太子和沈三多,到後樓更衣去了。

時候不大,樊梨花重新回到前廳。沈三多當即命人擺下酒宴,請太子入席。李治在宴席上又對樊梨花說了許多寬慰的話,並交給她一柄隨身佩帶的寶劍,告訴她遇事可以先斬後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