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第一回 朱元璋出家皇覺寺 劉伯溫舊隱會稽山

元朝殘暴將亡,群雄各據一方,襄陽起義朱元璋,敵寇聞風膽喪。文有劉基智廣,武用徐達兵強,萬眾一心驅虎狼,誓把妖煙掃蕩。

元朝至元年間,淮西濠州鍾離鄉孤莊村有戶人家,老爹姓朱名叫世貞,娶妻郭氏,膝下四男一女。大兒子朱元錦,二兒子朱元秀,三兒子朱元文,四兒子朱元璋,女兒是九月初九生人,起名叫重陽姑。隻因當今皇帝昏庸無道,到處是貪官汙吏,橫征暴斂,逼得百姓走投無路,紛紛起義反元。戰火連綿,災荒不斷,弄得朱老爹的家境越來越窮。為了活命,二兒子遠離家鄉投軍入伍,三兒子跟隨鄰居出外逃荒,就連不滿十三歲的重陽姑,也被迫送給人家做了童養媳。家中隻剩下老兩口和大兒子朱元錦、小兒子朱元璋,一家四口全靠吃樹皮草根度日。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朱元璋十一歲那年,淮西流行了一種瘟病,人若是得了這種病,上吐下瀉,昏迷不醒,不出三日就氣絕身亡。起初人死了還用棺木殮葬,後來人死多了就隻好用蘆席卷上挖坑掩埋。人越死越多,連蘆席也用不上了,隻好把死人放在坑內,臉上蓋件破衣裳用土一埋了事。朱老爹一家缺衣少食,身體本來就虛弱,一得病就挺不住,沒幾天一家人就都病倒了。有一天大兒子朱元錦帶病出去剜草根死在路上。朱老爹的老伴聽說大兒子死了,一著急也咽了氣。跟著朱老爹喊了一聲“天殺我也”,飲恨而亡。朱元璋守著三具屍體哭得死去活來,可是光哭又有什麼用,總不能老讓屍體停在家裏呀!向財主去借債,不但借不到錢,還挨了一通罵,給趕了出來。後由隔壁汪媽媽——朱元璋的幹娘出頭,在村裏斂了點錢,買了三領蘆席把屍體盛殮起來。汪媽媽對朱元璋說:“沒有墳地就葬在荒山腳下吧,你爹娘在九泉之下也不會責怪你的。誰叫咱趕上這個世道了呢!”

汪媽媽又請了些鄉鄰幫忙,剛剛把三個席卷抬到荒山腳下,還沒等刨坑,突然間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又是雷又是閃,霎時間瓢潑大雨鋪天蓋地下了起來。眾人連忙跑到樹林裏避雨,隻見半空中一道刺眼的閃電,接著就是喀嚓一聲巨雷,人們覺得好像天塌下來似的。大約下了有半個時辰,雨住了以後,大家到山腳一看,三個席卷不見了。再仔細一瞧,原來是雷雨把山坡衝塌了一大片,恰好把席卷蓋得嚴嚴實實。有的說:“這可省事了,連坑也不用刨了。”也有的說:“這叫作天葬,看起來朱老爹造化不小。”大家你一鍬,他一鏟,培起來三個墳頭。朱元璋跪在墳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又大哭起來。汪媽媽好歹把他勸住不哭了,謝過了眾鄉鄰,把朱元璋帶回家中。

朱元璋本來就有病,經過這場變故,又叫雨淋了一下,回到汪媽媽家裏,一頭倒在床上就昏迷不醒了。汪媽媽見他病勢沉重,趕緊去請郎中給他調治。有汪媽媽日夜精心照看,他這病總算有了好轉。

又過了一個多月,朱元璋病已大好,就對汪媽媽說:“您老人家的日子也不好過,多了我這一張嘴,大家都活不下去,不如讓孩兒遠走他鄉,另尋活路。以後若有出頭之日,一定回來報答您老人家的救命之恩。”

汪媽媽聽了,一把將朱元璋摟在懷裏,流著眼淚說:“孩子,你這樣小小年紀,我怎忍心讓你流落他鄉。我也曾想過,你大病剛好,在我家有上頓沒下頓的,身體很難強壯起來,莫若到皇覺寺去當個行童。那裏僧人眾多,香火興旺,日子要好過得多。你若願意,我去求求老方丈,他也許能收留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