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塔廓街古董販(1 / 2)

一眾人沿著阡陌交通、縱橫排列的雪域樓閣穿行其間,走出街道後,一抬眼就看到前方有一座高高聳立的金頂白塔,四周布滿重宇翹簷、鬥拱吻螭、金瓦紅牆的宮殿,白牆紅簷的高原民居以“回”字形環繞著中心廟宇,逐漸聚攏成長寬約有1000米的古式建築群。

“我和阿爸經常來集市上買賣皮毛,我聽阿爸說,塔廓街從公元7世紀時開工建造,至今已經有接近一千五百年曆史了,街道裏很多店鋪、旅館、飯館、手工作坊與民居雜糅一處,每年都會有僧侶信徒來塔廓藏佛寺誦經朝拜,是昆峰鎮最熱鬧的地方。”

鄭原聽著貢布的介紹,抬眼瀏覽塔廓街的一切,街道地麵全都是手工打磨的工整石塊,仿轉經金筒路燈矗立道路兩邊,淩空拉扯起隨風飄蕩的色帶和彩幡,店鋪一律保留傳統雪域民房特色,無數天藍色遮陽棚探出店麵,貨品全都被攤主鋪排在棚下的長桌,嘴裏吆喝著遊人去購買。

像這樣的貿易街,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你買不到,什麼酥油燈、供香、鬆柏枝、轉經筒、經幡旗、念珠、佛像、唐卡繪畫、馬具、圍裙、手卷地毯、衣帽鞋襪靴、刀劍弓箭,都可以在兩邊林立的店鋪中找到實物。放眼四望,各種穿著紅黃法衣、彩袍服飾的僧侶居民在街道穿行遊覽,賣小吃的、賣小玩意兒的小販走街串巷、吆喝成行,十分熱鬧。

“走吧,我帶你們去我家的皮毛行看看,咱們先找個落腳地,要不然就晚上等著睡大街吧。”

眾人正瀏覽塔廓古街的景色,格勒的一句話把大家思緒拉回現實,鄭原好奇問道:“你們家在這兒也有鋪子?”

“那當然了,越是原始森林,野獸的皮毛就越是油光鋥亮,昆峰鎮是十裏八村最繁華的城鎮,三教九流、東西交彙、南來北往,我們家在這兒肯定要開個鋪子,我打電話問問鋪子在哪兒。”

趁著格勒給自家打電話,李凱門上去摟住他脖子調侃道:“格勒大兄弟,連你自家鋪子都不知道在哪,你也太土豪了吧!”

格勒扭過頭聳聳肩:“我從來沒來過昆峰鎮,要不是跟著原子來找線索,我可能半輩子都不可能到這兒來,剛才我問了家裏,丹格皮草行就在塔廓古街第三條街道,我們這就可以過去了。”

他帶眾人在回字街道穿行,終於來到位於十字街角的丹格皮草行,雙語標注的駝黃色招牌十分醒目,從櫥窗玻璃外可以看到羊皮、麝皮、牛皮、狼皮、鹿皮等材質的昂貴成衣,眾人走進店裏,古樸的裝潢感覺一下子回到八十年代,一個男人在櫃台後麵衝我們咧嘴笑道:“您幾位要買點什麼,我們都是用的最好的皮毛,絕對沒有次品。”

“你就是老陳吧?”

“我是丹巴格勒。”

“原來是少東家啊,您這邊請。”

老陳把我們領進皮草店的單間,裏麵看著是他的辦公室,眾人從沙發坐定後,老陳給我們都上了幾杯茶:“我聽東家說了,您帶幾個朋友到塔廓街來玩兒,我這兒也沒來得及準備什麼。”

“老陳,我們就是來這兒辦點事兒,給我們找個住的地方就成了,其他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也不用你操心。”

“是這樣啊,那皮草店就有現成住的地方,咱們是前店後院,我帶你們看看去。”

老陳擰開辦公室的一扇側門,裏麵打開後果然是一座四方露天的院子,他帶鄭原一行人大致參觀了幾間屋子,等格勒點了頭,算是把住的地方解決了,隻剩下去找老山甲的古董鋪子。

“根據老關叔給的地址,塔廓二街48號,可是48號在哪呢?”

眾人按照老關子給的地址來到塔廓二街,曆數街道編號,47號店鋪是個賣佛教用具的鋪子,49號鋪子賣的是衣服鞋襪,很明顯根本就沒有48號,大家都愣在原地,還以為被老關子耍了!

“大叔,您知道48號店鋪在哪兒嗎?”

不管怎麼說,48號店鋪肯定不會憑空消失,鄭原隻能走到兩邊的鋪子去問問是怎麼回事,這個皮膚黝黑的店主聽到“48號”,手指瞥向47與48之間的廢舊木門,語氣平淡說道:“這裏麵嘛,就是48號,你們去了就找到了。”

“不會吧,誰做生意連個照片都不掛。”

鄭原還沒說完話,掉漆木門吱呀打開,從裏麵走出來一個中年男人,四十多歲、個不高、五官還算端正,他一看見格勒,剔剔牙問道:“是來買古董的嗎?”

“是!”

“我們是來買古董的!”

“你是老山甲嗎?”

“沒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老山甲。”

鄭原一行人跟著老山甲前後踏進木門,曲徑通幽的盡頭是一座四方院子,花壇裏有一顆老鬆樹,太師椅、墊腳凳放在青磚鋪就的地麵,幹淨整潔之餘,還多了一絲閑散,正屋是他居住的地方,兩側的平房鑲嵌著大櫥窗,裏麵擺滿各種文玩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