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6 遠離壞脾氣,打造完美自己(2 / 3)

由於訓練隊裏漢密爾頓的年紀最小,因而總會在有意無意中受到教練和同伴的照顧,這也讓他覺得該自己努力到時候還遠沒有到來。久而久之,這種拖延的行為養成習慣,不管是在學習還是在訓練過程中,漢密爾頓總是能拖就拖。

很快,教練對漢密爾頓的前程感到了擔憂,並且把這種擔憂及時傳遞給了她的母親。結果她的母親要求教練讓她回家住一段時間,表明自己會幫漢密爾頓解決這個問題,很快得到了教練的同意。

回到家之後,母親並沒有對漢密爾頓進行任何說教,而是每天照常忙於自己的家務和工作。漢密爾頓不好意思每天呆在家裏什麼都不做,於是漸漸跟著母親做了起來,並且從中得到了不少樂趣。一次,漢密爾頓忍不住問母親:“您作為一名大學教師,平常的時間是很寬裕的,為什麼每天都讓自己如此忙碌?”

母親告訴她說:“我親愛的女兒,上帝給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是固定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選擇,就是把它拿來浪費還是拿來充實自己。我每天忙著做家務,是為了節省時間看書學習,以便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然後就可以教給學生們更多。即便我的專業沒問題了,也需要多了解一些教學方法,這樣能夠確保各種各樣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引導。”

漢密爾頓得到母親的啟發,聯想到自己的拖延習慣後,一時感到滿心羞愧,當場向母親保證要改掉這個壞習慣,由此向著世界冠軍的目標邁開了腳步。

我國明朝錢鶴灘《明日歌》曰:“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大的角度來講,我們在孩提時期應該幹孩子的事,青年、成年和老年,也都有自己應該幹的事情。從小的角度來講,我們每一年和每一天也都有既定的事情要完成,如果你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那麼就勢必侵占明天的時間,如此就會增加明天事情的完成難度,直到有一天幡然悔悟,你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幹。這個道理何其淺顯,但是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又有多少人被拖延症困擾,而始終無法拯救自己。

因此,當你做出一個決定的時候,必須要足夠慎重。而在這個決定做出之後,就不要再有任何質疑,哪怕你遇到了各種棘手的情況。這裏存在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如果你總是在開始做一件事之後因為險阻而作罷,就會不停地去做各種事,卻一件事都做不成,如此注定最終會失敗,這也是某種意義上最大的拖延。總而言之,隻要你想好了要做某事,在避免莽撞的前提下,就應該盡快開始行動,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而不是陷在猶豫和拖延當中浪費大好時光。

3 到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崇禎皇帝是我國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在很多人眼中,他是非常固執和死板的。但是在繼位之初,他卻做了一件非常聰明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彼時的他做事還是比較懂得機變的。

當時,魏忠賢作為把持朝政的權臣,在崇禎繼位之初可謂勢力遮天。通過隱忍待發,崇禎終於在魏忠賢放鬆警惕後,一步步掌握了國家權力,同時不斷剪除了魏忠賢的勢力。等到魏忠賢終於反應過來,崇禎皇帝已經羽翼豐滿,最終成功將他的勢力剿滅。

雖然剿滅了魏忠賢的龐大勢力,但接下來的事情反而更棘手,因為魏忠賢培植的勢力實在太大,幾乎每個人都和魏忠賢存在聯係。如果把這些人全部除掉,閹黨的勢力雖然能夠肅清,但這樣做不僅會導致對方的拚死反撲,而且國家機器的運轉也會出現人力不足。

更重要的是,魏忠賢倒台以後,所有和他有染的人也都忐忑不安,誰都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被清除的對象。為了穩定大家的心態,從而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崇禎在一次朝會的時候,命人抬上一籮筐書信,這些都是從魏忠賢家中搜出來的,此時也都成了大臣們和魏忠賢勾結的證據。

然而,崇禎之所以讓人抬上這籮筐書信,並不是為了問責,而是當著大家的麵把書信全部燒掉,同時許諾從此不再追究閹黨的過錯。如此一來,大量和魏忠賢有染的官員,都長長地鬆了一口氣,接下來也可以安心開始自己的工作了。

可惜,明朝的黨爭到崇禎一朝已經積重難返,被燒掉的大筐書信,也成了他內心當中永遠抹不去的陰影。因此,崇禎的內心越來越多疑,行動也越來越固執和偏激,直到被李自成攻破京城,自縊煤山。

眾所周知,明朝是有兩座都城的,在另一座都城南京,還有完備的國家建製。此外,山海關也在明朝軍隊的控製當中,被李自成和滿清控製的地域並不大,其當時最大的威脅滿清鐵騎,入關不過區區六萬人。如果崇禎皇帝能夠到南京登高一呼,憑借明朝的殘存家底,還是有希望東山再起的。然而,此時的崇禎經過長時間環境壓抑,早已喪失了繼位之初的靈活多變,以至於在統治末期昏招迭出,連自己的命都結束在了自己手裏。

那些為人正派、做事中規中矩的人,常常能夠贏得人們的信任和尊重。但這些人卻往往缺乏機變能力,如果讓他們按部就班地執行工作,通常能夠完成得很好。而一旦讓他們去主持和領導工作,則大多會把事情搞得一團糟,因為很多問題並不是靠原則就能得到解決,即便需要原則,也必須有所變通。更重要的問題是,那些不懂得做事留有餘地的人,最終也會讓別人把自己逼上絕境,因為他們已經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

有時候,我們不免感到委屈,自己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為什麼就是得不到領導的重視呢?而那些每天溜須拍馬的人,卻總是能夠討得老板的歡心,升職加薪的路走得比哪個同事都快。有時候,你覺得自己是秉公辦理某事,完全沒有偏袒誰,結果卻惹來當事雙方的共同仇恨。還有的時候,你耐心地和某人講道理、擺事實,卻得到對方不屑一顧的嘲諷,甚至覺得你在多管閑事,沒事找事。其實,這往往是因為我們太認死理了,隻要你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看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很多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