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身袖的設計與樣板構成
1.連身袖款式特點
連身袖沒有袖窿線,與衣身連裁,適合表現柔美的肩胸部。
在腋點以下部分加入分割線,成為插片或插角:
(1)插角連身袖 為了補足袖子的活動量,在袖片和腋底處分別加入角度分割線,菱形插角結構使用較多。穿著時當胳膊呈下垂狀態時,應保證前後衣身插角的拚縫線不外露。插角的位置主要以前片的胸寬線和後片的背寬線為基準,考慮到胳膊向前運動的舒適性,後片的插角位置要比前片高些。
(2)插片連身袖 為了保證袖子的運動功能性,腋下加入插片,通常會在袖底加入三角插片。
2.腋下無分割線寬鬆式連身袖
(1)和服袖 此款是直接延長原型肩線形成袖中線的袖型,該袖型的衣身寬度、袖肥的鬆量在平袖設計中為最小限度。
製圖方法:
① 後片肩線延長作為袖中線,取長度為袖長,並做出袖口線。
② 前片胸省4等分,其中1等分合並轉入胸省,使腰線、下擺線上提;另外1等分合並進行撇胸,形成新肩線後延長成袖中線,做出袖口線;剩下的2等分作為袖窿鬆量。
③ 圓順前後側縫作為袖底線。
(2)蝙蝠袖 此款的傾斜角度最低(多在0°~20°)且袖窿加深,袖底縫加上側縫長度的尺寸變得更短,這樣就造成手臂上抬不方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蝙蝠袖多配合垂感較好的麵料和寬鬆的款式。
製圖方法:
① 通過肩頸點做垂直於前後中心線的垂直線,使其與肩線形成一定的角度,將此角度2等分,1br2等分為α°,以α°作為前後袖中線的傾斜角度,並延長至袖長。
② 從後袖口取13cm,前袖口取12cm,作為袖口線。
③ 前後側縫從腰節向上4cm連接袖口,並圓順作為袖底線。
3.腋下有分割線——略帶立體感的袖子
(1)加入有插角的袖型 這是一款略帶立體感的袖型,適用於較貼體的服裝,袖中線斜度角度以30°~45°為宜,此款袖型的特點是從前後腋下加入菱形插角,將此插角縫入腋下,既能補充抬袖時所缺的鬆量和袖底縫尺寸的不足,又有一定的立體感。
菱形插角製圖:
① 畫一條水平線,並畫其垂線,兩線相交為E ′點,量取E ′E 距離;量取ED距離;② 量取DG =AB ,EG 的距離為插片寬;
③ 以E 點為圓心,以EF 線段長為半徑畫弧;以G 點為圓心,以Bbsp;線段長為半徑畫弧;兩弧相交於H 點,連接EH 、GH 。
(2)加入插片的袖型 此款是在腋下插角的連身袖的基礎上設計而成的腋下插片的連身袖型,適用於較貼體型服裝。此類服裝造型美觀,為保證袖子的運動功能性,當袖中線傾斜角度較大時,將衣片紙樣加入分割線,腋下加入三角插片,將衣身側片和三角插片一起插縫在側縫與袖底縫之間,手臂下垂後褶皺較少。
二、連身袖的設計與樣板構成
1.連身袖款式特點
連身袖沒有袖窿線,與衣身連裁,適合表現柔美的肩胸部。
在腋點以下部分加入分割線,成為插片或插角:
(1)插角連身袖 為了補足袖子的活動量,在袖片和腋底處分別加入角度分割線,菱形插角結構使用較多。穿著時當胳膊呈下垂狀態時,應保證前後衣身插角的拚縫線不外露。插角的位置主要以前片的胸寬線和後片的背寬線為基準,考慮到胳膊向前運動的舒適性,後片的插角位置要比前片高些。
(2)插片連身袖 為了保證袖子的運動功能性,腋下加入插片,通常會在袖底加入三角插片。
2.腋下無分割線寬鬆式連身袖
(1)和服袖 此款是直接延長原型肩線形成袖中線的袖型,該袖型的衣身寬度、袖肥的鬆量在平袖設計中為最小限度。
製圖方法:
① 後片肩線延長作為袖中線,取長度為袖長,並做出袖口線。
② 前片胸省4等分,其中1等分合並轉入胸省,使腰線、下擺線上提;另外1等分合並進行撇胸,形成新肩線後延長成袖中線,做出袖口線;剩下的2等分作為袖窿鬆量。
③ 圓順前後側縫作為袖底線。
(2)蝙蝠袖 此款的傾斜角度最低(多在0°~20°)且袖窿加深,袖底縫加上側縫長度的尺寸變得更短,這樣就造成手臂上抬不方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蝙蝠袖多配合垂感較好的麵料和寬鬆的款式。
製圖方法:
① 通過肩頸點做垂直於前後中心線的垂直線,使其與肩線形成一定的角度,將此角度2等分,1br2等分為α°,以α°作為前後袖中線的傾斜角度,並延長至袖長。
② 從後袖口取13cm,前袖口取12cm,作為袖口線。
③ 前後側縫從腰節向上4cm連接袖口,並圓順作為袖底線。
3.腋下有分割線——略帶立體感的袖子
(1)加入有插角的袖型 這是一款略帶立體感的袖型,適用於較貼體的服裝,袖中線斜度角度以30°~45°為宜,此款袖型的特點是從前後腋下加入菱形插角,將此插角縫入腋下,既能補充抬袖時所缺的鬆量和袖底縫尺寸的不足,又有一定的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