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失敗中受益
魯迅先生在《最先與最後》中指出:中國一向少有失敗的英雄,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仍然堅持跑到終點的競技者,以及見了這種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在美國,有兩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他們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他們都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們根據自己認真計劃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的電影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們兩個。
麵對百分之百的拒絕,其中一個放棄了,他實在不願再去看人家的臉色,受盡別人的嘲笑,他轉身走進了一家餐館打工。另一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重新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都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
那位選擇去餐館打工的年輕人勸誡他應該像自己那樣,找到實際的工作掙點溫飽錢,而不要再試了,否則就會身無分文。他的親友也都向他拋來了白眼。
而這位年輕人一咬牙,又開始了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50家後,第351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叫史泰龍。
在電影史上,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史泰龍,皆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同去追尋夢想的年輕人已然銷聲匿跡,過著和大多數失敗者一樣失敗的生活。
在世俗的壓力麵前,挺過去了就是英雄;在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了就是勝利。誰不害怕因為失敗而受到別人奚落,誰就能讓那些奚落他的人大跌眼鏡。
你想走得更遠,爬得更高嗎?你想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潛力來達到夢想的高度?所謂“知恥而後勇”,失敗會激起你的鬥誌,失敗會讓你認識到現實和夢想的距離,從而讓你從反省中站得更高。
失敗是對一個人人格的試驗,在一個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喪失的情況下,內在的力量到底還有多少?沒有勇氣繼續奮鬥的人,自認挫敗的人,那麼他所有的能力便會全部消失。而那些毫無畏懼、勇往直前、永不放棄人生責任的人,則會通過失敗,在自己的生命裏有偉大的進展。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失敗了再起來,沮喪而不懼挫折,抱著不屈不撓的無畏精神,向前奮進,最終竟然獲得了連自己都不敢想的成功。
世界上有無數人,已經喪失了他們所擁有的一切東西,然而還不能把他們叫做失敗者,因為他們在失敗中錘煉出了一種不可屈服的意誌,擁有了一種堅忍不拔的精神。
世間真正偉大的人,對於世間所謂的種種成敗並不介意,所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種人無論麵對多麼大的失望,絕不會失去鎮靜,這樣的人終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在狂風暴雨的襲擊中,那些心靈脆弱的人們唯有束手待斃,但對於強者來說,自信精神、鎮靜氣概卻依然存在,而這種精神使得他們能夠克服外在的一切困難,去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