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的讓步不是吃虧
暫時的讓步不是吃虧,而是為了更好地前進。為下一個目標做好準備,這就是做人的道理,贏在結果,不強調過程。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突厥兵時常來侵犯,突厥兵能征善戰,李淵與之交戰,敗多勝少,於是視突厥為不共戴天之敵。
部屬都以為李淵這次會與突厥決一死戰,可李淵卻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欲起兵反隋,可太原雖是軍事重鎮,卻不足為號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離了這個根據地。如果離太原西進,則不免將一個孤城留給突厥。經過這番思考,李淵派劉文靜為使臣,向突厥稱臣,書中寫道:“欲大舉義兵,遠迎聖上,複與貴國和親,如文帝時故例。大汗肯發兵相應,助我南行,幸而侵暴百姓,若但欲和親,坐受金帛,惟大汗是命。”
唯利是圖的始畢可汗不僅接受了李淵的妥協,還為李淵送去了不少馬匹及士兵,增強了李淵的戰鬥力。而李淵隻留下了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於沒有受到突厥的侵襲,李淵得以不斷地從太原得到給養,終於戰勝了隋煬帝楊廣,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興盛之後,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稱臣。
唐高祖李淵以退為進,為自己的雄心大誌贏得了時間。如果不能忍耐一時,李淵外不能敵突厥之犯,內不能脫失守行宮之責,其境險矣,忍一時而成就了大唐帝國。
從人生的態度來看,退卻有時也是一種進攻的策略。在現代社會中,以退為進表現自我也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方法。
成功的第一步便是讓自己的利益和意圖絲毫不露,讓對方因為你能投其所好而情願做你要他做的事。尊重並突出別人的觀點和利益,這是我們欲求他人合作的最有力的法寶。人們常常不會正確使用這一法寶,是因為他們常常忘記了,如果我們過分地強調自己的需要,那別人對此即便本來是有興趣的,也會改變態度。
後退是為了更好地前進,是為人處世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你先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的利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退讓一步,方能取得絕佳效果。
小華是一個化妝品公司的推銷員,小華的公司幾次想與另一個化妝品公司合作都未能如願。經過小華的不懈努力,該公司終於答應與小華的公司合作,但有一個要求:要在其化妝品廣告詞中加上該公司的名字。
小華公司的老總卻不同意,認為這是花錢替別人打廣告,協商又陷入僵局,合作公司限小華的公司兩天內回話。
小華聽到這個消息後,直接找到老總,讓他趕緊答應,否則會錯失良機。老總不樂意地說:“我堅決不妥協,他們這是以強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