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覺得你和外在環境格格不入的時候,要改變別人、改變環境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候不如改變自己吧!
一個小男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將一個個木桶擦拭幹淨,然後一排排整齊地擺放好。令他生氣的是:往往一夜之間,風就把他排列整齊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
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親摸著孩子的頭說:“孩子,別傷心,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征服風。”
於是小男孩擦幹了眼淚坐在木桶邊想啊想啊,想了半天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去井邊挑來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後把它們倒進那些空空的橡木桶裏,然後他就忐忑不安地回家睡覺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小男孩就匆匆爬了起來,他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橡木桶一個個排列得整整齊齊,沒有一個被風吹倒的,也沒有一個被風吹歪的。小男孩高興地笑了,他對父親說:“要想木桶不被風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男孩的父親讚許地微笑了。
是的,我們可能改變不了風,改變不了這個世界和社會上的許多東西,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給自己加重,這樣我們就可以適應變化,不被打敗。
人生如水,隻能去適應環境。如果不能改變環境,就改變自己。隻有這樣,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戰勝更多的挫折,實現自我。如果不能看見自己的缺點與不足,隻是一味地埋怨環境的不利,從而把改變境遇的希望寄托在改變環境上麵,這實在是徒勞無益的。有人發出這樣的口號:你改變不了過去,但你可以改變現在;你想要改變環境,就必須改變自己。
在淘金熱中,利維和其他常人不同,利維從淘金這種繁重的體力勞動中發現淘金人需要結實耐用的工作服。於是,他調整思路,放棄所有人都熱衷的淘金事業,立即展開以帆布為布料製成牛仔褲的生產事業,把產品賣給上述眾多淘金客,從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一個人不能時時刻刻都和環境相宜。當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我們不是設法來應付環境,就是設法改變自己,使自己能適應環境。適應和應付不同:適應是一種覺悟,應付卻是一種手段。為了應付往往不是以真理為前提,而是以利害為前提。眼看目前的難關過不了,就勉強委屈一下自己,以求渡過難關。這樣,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一個難關過去了,就以為天下從此太平,自己可以高枕無憂。卻不知道如果不能徹底覺悟,徹底改變自己,仍舊是難關重重的。
托爾斯泰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觀望者,一種是行動者。大多數人都想改變這個世界,但沒人想改變自己。”其實當你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時,改變自己才是明智的選擇!做人如水,做事如山。做人要柔和、謙和,像水一樣順勢而為;做事要誠實、踏實,像山一樣拔地而起。要改變現狀,就得改變自己。要改變自己,就要改變自己的觀念。一切成就,都是從正確的觀念開始的。一連串的失敗,也都是從錯誤的觀念開始的。要適應社會,適應變化,就要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