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要用心,退要智慧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就是典型的對待問題時的低調態度。這樣的人,有審時度勢的清醒,有深謀遠慮的城府,有欲成大事的胸襟。有很多人都是在“吃一塹,長一智”之後,才有了如此的胸懷智慧。起初,哪一個人做事時不是出生牛犢,血氣方剛,天不怕,地不怕。那時候自以為是盡現了自己的勇氣和自信,殊不知,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是將自己白白犧牲了,還徒留下年少輕狂的證據。
一個青年在初涉社會的時候,在一家廣告公司任職。自恃有幾分才氣,非常莽撞,很輕易地便把經理得罪了。慢慢地感覺自己在公司裏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因為在以後的日子裏,幾乎每次會議上他都會挨批。當他挨批成為會議中的保留節目時,他非常煩惱,真想一走了之。在和朋友傾訴了自己的煩惱之後,朋友問他:“公司裏業務的每一個環節你都學會了嗎?”他回答說:“沒有。”“那些洗不清的罪名你願意背著它們離開嗎?”“不願意,可是我在那裏也一樣說不清啊!”“那不一樣,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你為什麼不把所有的業務學會了之後再離開呢?”他把朋友的話認真地考慮了一下,認為很有道理,於是他堅持了下來,整理好心情,埋頭實幹,在公司裏源源不斷地“充電”。這樣幹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兢兢業業的工作為他贏得了實實在在的業績。一筆又一筆的業務,使他的信心和經驗也增長了不少。而這個時候他也發現,那些曾經中傷他的謊言也已不攻自破,他也不想再離開公司了。
有句廣告語說得好:“進,固然需要努力;退,更需要智慧用心。”進,單就絕對的前進而言,容易。別人進,我也進,同進同樂,豈不快哉!不用自己的思考,不用獨特的視角,不用出眾的智慧,隨著大流走,那樣就萬事俱佳了。
但退,卻不像世俗所見的一樣。在茫茫人潮中趨之若鶩地爭搶前方金蘋果的時候,旁若無人地從容而退。勿用回首,勿用瞻前顧後,勿用優柔寡斷,隻向著一個方向,義無反顧地努力就可以了。
關於進退大約可分為四類:其一,因無力而無心。如果自己在明月下,鬆岡上,繡口一吐嘯出三分劍氣該有多麼豪氣,終因實力限製而漸漸地淡忘了這原本就是幻想的夢想,老老實實地安分守己罷了。其二,雖有心卻無力。先歎一口氣,沿襲一絲曆史的悲哀。由於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這種無奈中泣盡了最後的一滴血。其三,亦有心亦有力。當精明狂熱的頭腦與出類拔萃的才華同舟共濟的時候,世事無常。很多科幻題材中的科學狂人,那些積極向上一心進取的“進步青年”一手顛覆了世界——幻想在未來成為現實,也難以預料啊!其四,那便是有力卻無心。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智慧,無論怎麼用心也是不能到達這個境界的。在取舍之間,彰顯智慧,簡約而不簡單。
在長途跋涉的人生道路上,退一步、等一等,不過是歇歇腳,為的是走得更遠,低一低頭,更是為了以後的昂頭。一次以退為進的等待,能讓你從“山窮水盡疑無路”轉眼便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海上的船隻在航行中,在預見到大風浪的來臨時,迎頭而上是不智慧的行為,而是要暫避到無風的港灣處去。在自己實力強大時,迎頭痛擊對手是謀略,而在明知不敵對手之時,暫避鋒芒更是智慧。一個知道進退的人,才能利用實際成就自己。隻退不進,是懦夫的行為;隻進不退,那是莽夫。隻要進退得當,在麵對成敗時,才會從容,進而瀟灑成就人生。